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評論:問責康菲打造環境污染索賠樣本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26日 15: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國網-半島晨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康菲公司近日就渤海漏油事故再度向公眾“表示真誠的歉意”。然而康菲總裁對於公益索賠、處置過程是否存在不當、與中海油的分責等敏感問題避而不答。(詳見昨日A05版)

  監管部門、社會力量以及受損養殖戶,應該下定決心,把“康菲案”打造成一個環境污染索賠的樣本案例,這不僅是事件本身的需求,也是當下中國社會的迫切需求。

  眾所週知,當下中國社會面臨著越來越嚴重的環境危機,自然環境受到污染、公民利益受到侵害的事件層出不窮,但很多事件都不能得到徹底的解決,問責索賠的努力一直處於瓶頸當中。何以如此?

  一是監管不力。就渤海溢油事件,在事發後相當長的時間內,公眾都未能得到及時公開發佈的信息。實際上,媒體披露去年5月,中海油天津分公司“南海一號”鑽井平臺就發生過溢油事故,但在中海油和政府部門的官方新聞發佈中,卻無從尋覓此次事故的蹤跡。如果監管部門不能擔當公共責任,那麼戴在企業頭上的那個緊箍咒就相當於自動脫落,企業也就難免猴性大發、無法無天;如果監管部門和企業有權力和利益的勾連,更好比如來佛和孫悟空結盟,無人能約束。

  監管康菲公司,國家海洋局最初反應雖不太敏感,但隨著事態的一點點加重,態度變得嚴厲,監管、調查的力度有所加強,作為監管部門,希望國家海洋局能打出個高效、有力監管的樣本來,為後繼者鏡鑒。

  二是索賠無力。索賠一般分為地方政府或國家和受害個體兩個層面,但一直以來,政府索賠鮮見啟動,最終多淪為一筆糊塗賬;而個人索賠,限于公民社會的薄弱、個體勢單力孤、又往往缺乏來自政府的有力支持,同時也因為索賠對手的財大勢大而舉步維艱。就康菲事件,近日國家海洋局已著手組織國家索賠;在民間,24日,渤海溢油污染維權專題研討會在北京舉行,有律師事務所以著手組織養殖戶開展索賠訴訟;同時也有律師以個人名義提起公益訴訟,要求康菲公司建立賠償基金。官方與民間充分發動、一起積極展開索賠訴訟的情形以往並不多見。

  因為以往鮮有企業為環境污染付出慘痛代價,所以康菲公司的傲慢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不必為自己的行為擔責或是至少可以大半脫責,哪個企業還會謙卑呢?所以必須在各方面給予康菲十足的壓力,必須通過索賠讓康菲公司有錐心之痛,如此,才能徹底解決康菲問題,才能打造一個樣本案例,為後繼者樹立一個標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