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社保卡銀行卡合體 先應用於醫保支付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31日 09:5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8月30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人社部副部長胡曉義表示,人社部和中國人民銀行已聯合發佈了《關於社會保障卡加載金融功能的通知》,決定在社會保障卡上加載金融功能。

  據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助理李東榮介紹,社會保障卡加載金融功能後,可依託銀行現已遍佈全國的支付結算網絡,為參保人實現持卡繳費、待遇領取、費用結算支付以及異地資金劃撥,現金提取消費等提供支付結算手段,最終實現“一卡多用、全國通用”的目標。

  根據“十二五”規劃綱要,社會保障“一卡通”已經納入國家總體部署,確定五年內“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障卡發放數量達到8億張,覆蓋60%人口”的目標。

  對於何時實現“全國通用”這一目標,胡曉義表示,現在全國先批了170多個地市發卡,就是因為這些地區具備了達到全國統一標準的條件;而只在區域內可以使用的卡,是不符合全國通用標準的。

  除了社保卡標準的統一,胡曉義説,更重要的是搭建覆蓋全國的互通互聯網絡平臺,以及政策方面的逐步統一,人社部正在推進各項社會保險提高統籌層次和標準化建設。

  先用於醫保支付

  下一步社保卡的功能拓展將是養老保險

  據胡曉義介紹,截至今年7月底,全國已有170多個地區發行了社會保障卡,實際持卡人員達到1.45億人,預計今年年底前將突破1.9億人。

  目前已經發放的社保卡功能主要用於就醫即時結算,為擴大社會保障卡的應用範圍,還預留了社會公共服務及金融的應用空間,各地區將嚴格按照統一規劃,根據本地區業務需求,擴充卡內業務指標。

  在社保卡使用範圍上,人社部門的原則是“急用為先、逐步擴展”,即需求最迫切的項目,先行應用於醫療保險支付。

  據人社部統計,去年全國參加職工醫療保險、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人員已經超過12.6億人。

  “醫療保險的參保人群去年産生了9.4億人次醫療服務,從結算關係來看,每一人次多個項目的檢查費用、藥品、手術費用,是多項目支付,所以是非常大的一個支付量。”胡曉義説。

  按照逐步擴展的原則,下一步社保卡的功能拓展將是養老保險。

  據胡曉義介紹,目前國內領取城鎮養老金的人數為6000萬人,隨著新農保和城鎮居民養老保險普及之後,領取養老金的人數將超過1.6億。

  “每人每年領12次養老金就會發生幾十億次的支付關係,更不用説還有上億人在個人繳費環節要發生結算關係,所以這方面的需求也很大。”胡曉義表示,“我們在這方面已經做了設計。”

  此外,200多萬失業保險金領取人員,200多萬生育保險待遇領取人員,以及150多萬工傷保險待遇享受人員,也可以通過社保卡享受到社會保障的服務。

  社保卡不取代身份證

  16歲以下居民的社會保障需求也需要載體支撐

  今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社會保險法》規定,社會保障號碼就是用公民身份證號碼,給二者融合帶來了猜想。

  不過,就我國目前的情況,兩種號碼承擔著不同的功能,短期內不會有合併的趨勢。

  “居民身份證本身的功能定位主要是社會管理,它不太可能提供非常廣泛的公共服務。” 胡曉義表示,身份證登記的是固定信息,不能像社保卡登記大量的動態信息。

  目前發行的社會保障卡芯片容量成倍于居民身份證,除了基本信息之外,還記錄了大量動態信息,包括每次繳費、領取待遇、就醫資金支付等等。

  另外,《居民身份證法》規定,16歲以下居民不強制領取身份證,而16歲以下居民的社會保障需求也需要載體支撐。

  例如,在先行發卡的北京市,中小學生可以申請所屬學校和托幼機構辦理社會保障卡。

  “從目前情況看,一證一卡都是政府提供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重要載體,現在不太可能相互取代。”胡曉義表示。

  由於個人社會保障卡主要發放對像是城鎮職工、城鎮居民和農村養老保險的參保人員。由於我國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存在幾種制度,而發卡的前提是,必須進入全國的社會保障體系,所以公務員和部分事業單位人員不在社保卡覆蓋範圍之內。

  雖然社保卡和身份證不會合併,但二者的信息是可以共享的。

  據胡曉義介紹,人社部和公安部門在居民固定信息方面進行了大量比對工作,通過這樣的比對來印證和修正居民的固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