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徐立凡:清污不只是海洋局與康菲的博弈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29日 09:5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京華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本報特約評論員 徐立凡

  溢油事件發生以來監管的進程,如同法規行政之威擊打到棉花之中。海洋執法部門固然勤勉,康菲公司則照舊傲慢。

  距離國家海洋局向康菲公司提出“徹底排查溢油風險點,徹底封堵溢油源”的最後期限8月31日時間已所剩無幾,國家海洋局就在渤海蓬萊19-3油田C平臺附近發現了新滲漏點。此前,康菲剛剛單方面説溢油源已完全封堵。

  發生溢油事故已近三個月,事件曝光也近兩個月,不但沒有看到封堵溢油源、清污、生態賠償等方面取得明顯進展,在最後期限將至時,卻還在是否出現了新滲漏點的環節上繞圈圈。從溢油曝光前的重重迷霧到如今是出現了新滲漏點還是舊的“油基泥漿”,仿佛是一齣出“羅生門”及其續集的不停演出,不停地向觀眾展示著海洋生態執法的費勁和無奈。

  不能説,海洋執法部門沒有盡力。自7月13日開出首張罰單以來,海洋執法部門與康菲公司的攻防就從未停歇。到目前,國家海洋局已經8次約談康菲,其間,還採取了現場督察、警告、要求道歉、多次發出通知、設定最後期限、組建律師團預備起訴等方式,督促康菲端正態度,儘快解決問題。可以説,能用的督察手段基本已經窮盡。但康菲公司似乎不為所動,道歉含混,清污緩慢,對於受污地方政府的索賠要求更是懶得理會。這不能不讓人懷疑,康菲公司此前聲稱的“溢油源已完全封堵”的説法,是為了規避期限內未完成封堵面臨處罰,而進行的技術性搪塞。

  溢油事件發生以來的監管進程,如同法規行政之威擊打到棉花之中。海洋執法部門固然勤勉,康菲公司則照舊傲慢。從這個令人遺憾甚至憤怒的進程中,顯示出來的不是執法的無力,而是立法的無力。當我們憤怒于康菲公司與其在其他國家迥然不同的懈怠時,是否想過,我們的海洋立法的健全度也與國際水準迥然不同?當我們吃驚于康菲公司的招聘方與合作方中海油何以近乎置身事外時,是否想過,合資條件與合同過於看重利益與分成,而輕忽環境責任的規定與分擔?

  責任不界定,則自然地理條件可能成為推脫責任的説辭;立法不嚴謹,則污染所至地區的人們可能成為最後的承受者。因此,在給康菲公司設定堵漏最後期限,積極開展求償之時,別忘了給完善我們的海洋立法和合資合同也立個期限。否則,即使這次所有的漏油點堵上了,也難免再出現下一個漏油點。從這個角度説,蓬萊溢油事件,不只是海洋局與康菲公司的博弈,也應看做是我們能否告別舊的海洋法規和監管手段、建立新的遊戲規則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