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范曉曼
上周,紫鑫藥業剛剛被曝光業績虛增而導致無限期停牌,接二連三地又出現了類似事件。一直有“風雲股”概念的中恒集團,終於沒能熬得過8月26日披露中報,在連拉5個漲停之後急速下跌,市場傳言其總經銷商步長醫藥虛增銷售業績,有機構認識到這一點後,沽空中恒集團,造成市場一片譁然。
交易信息顯示,就在第5個漲停板上,有兩家機構席位聯手買入超過5億元。此外,2010年6月中恒集團定向增發1200萬股,募集資金凈額3.6億元,主要投入注射用血栓通産業化項目等。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共有21家機構持有中恒集團,包括20家基金和1隻券商集合理財産品,合計持股1.63億股,佔公司流通股15%。
眼下重倉的華商和廣發基金,顯然是被驚着了,接連發佈公告給了中恒集團兩個跌停14.8元的估值。暫且不論基金公司能不能在這場風波中逃過,但至少中恒集團做的很不地道,他們需要發公告來告知投資者,正在與步長醫藥談判。散戶們是無力提前知曉的,機構們就不好説了,恐怕早已給出預警,在相互的掩護下撤退了。
其實,像23億的銷售額,對奇缺的血栓通來説,本來也顯得有些冒進。這下出了事兒,才讓基金公司醒過悶來。早知道該相信自己的調研,而不是依賴券商的報告,真是害人不淺!
廣發證券曾這樣預測中恒:2011年-2013年的EPS為0.88元、1.25元、1.73元,認為公司逐漸證明自己的業績將使公司估值水平明顯提升,給予公司“買入”的投資評級,強烈建議投資者關注。
眼下的狀況,不知廣發證券作何解釋呢?然而,深究合同內容,中恒集團的季報經營數據已經間接證實,雙方約定的23億元年銷售金額將很難完成。
筆者翻閱了許多關於中恒集團的券商報告,關於風險提示基本集中在政策風險和中藥材價格上漲的風險上,對於經營上的風險預估是少之又少的。上述現象不在少數,像之前的雙匯、紫鑫藥業,券商的調研總是集中在美好的市場前景、政府的大量投入,而很少在其上下游産業的弊端上下工夫,也不去關注其資本運作與關聯交易,而這正是最容易出現系統性風險的地方。
市場總是在蹊蹺中前行,信息的不對稱讓散戶們吃盡了苦頭,要麼跟對了大資金去炒作,要麼被動地挨打,而機構們總是能預先得知一些消息,或者憑藉着調研的力量摸出蛛絲馬跡。對於中恒,雖然這幾年連續高增長的業績非常的誘人,但最近出了個紫鑫藥業財務造假案,大家的心裏有些沒底了,所以趕在中報披露前跑了。
反思,可能是機構們現在必須要做的事情。券商調研的務實性必須要加強,吹捧不犯法的現象絕對要杜絕的。作為買方的基金公司“踩雷”現象得有效規避,價值投資的真正體現,該是對上市公司徹底地了解,一旦有個風吹草動,也好做個應急準備,基民的錢也是錢啊!
中恒集團出事似乎早有預警,之前曾有家很大的基金公司重倉中恒,就遭受過質疑,而且市場上曾有過不好的傳言,疑似這家大公司跟私募聯手抬高股價,掩護資金出逃。不過,這家公司早已賺得盆滿缽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