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國經濟網北京8月23日訊 美債危機雖得以緩解,但從未淡出人們的視線,中國作為美國最大的債主,外儲問題也一直是關注和被討論的對象。據國際收支平衡表顯示,當前中國對外負債(FDI)的回報率遠高於對外資産(外匯儲備購買美國國債)的收益率。對此經濟學者張茉楠表示,這凸顯出我國“負債高成本、資産低收益”的窘境。“美國是具有正財富收益的債務國,而中國是具有負財富收益的債權國,作為發展中國家、資本邊際收益率低的中國反而成為美國資本的供給者。”由此看來,債務或債權並非是一國金融話語權的決定因素。文章表示,中國成為真正的債權大國的路途還十分遙遠。
從收益率上看,中國已經陷入了“斯蒂格利茨怪圈”。即新興市場國家將本國企業的貿易盈餘轉變成官方外儲,並通過購買收益率很低的美債回流美資本市場。而美國在貿易逆差的情況下大規模接受這些“商品美元”,將其投資在高成長的新興市場獲取高額回報。文章指出,這是一種失衡的國際資本循環方式,反映出全球金融分工體系嚴重失衡的局面。
“作為不成熟的債權國,中國無法以其自身貨幣進行放貸。因此,大量貿易順差帶來的是貨幣不匹配和儲備資産貶值的風險。作為全球最大債務國的美國,債務不但沒有對其形成制約,反而成為美國維持金融霸權的工具。”
文章指出,“中國要扭轉被動的‘負債權國’地位,須加快金融改革,加強人民幣在全球儲備體系中的地位,同時需要進一步改變外儲的資産負債配置結構,變對美債投資為對美實體經濟投資,提升經濟金融競爭力,增強國民財富效應,才能提升債權大國地位。”
名詞解釋:
“斯蒂格利茨怪圈”:由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斯蒂格利茨提出的關於亞洲國家和美國之間資本流動的奇特現象。這種現象主要表現為,亞洲國家將本國企業的貿易盈餘轉變成官方外匯儲備,並通過購買收益率很低的美國國債投資到美國資本市場;美國在貿易逆差的情況下大規模接受這些“亞洲美元”,然後又以證券組合投資、對衝基金等形式將這些亞洲美元投資在以亞洲為代表的高成長新興市場獲取高額回報。也就是説,亞洲國家資金流入美國獲得低收益,美國資金流入亞洲國家獲得高收益,這是亞洲國家和美國雙方投資收益的不對稱現象。
原文地址:
http://sicmonan.blog.163.com/blog/static/1376529982011722105716596/?newFollowBlog
作者介紹:
張茉楠: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世界經濟研究室副研究員,管理科學與工程博士,經濟學博士後。
更多精彩請見《財經名博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