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縱向一體化能夠解決煤電矛盾嗎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19日 10: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在解決煤電矛盾的諸多方案中,縱向一體化是得到最多人認同的一個方案,尤其是大的電力企業,最近有學者專門寫書論述此事。

  何謂縱向一體化?也即煤炭生産企業辦電廠,電力企業辦煤礦。

  這種辦法真的可以化解煤電矛盾嗎?

  我們首先要問什麼是煤電矛盾?是煤價太高,發電企業承受不了,因此造成火電企業大面積虧損,因而電力企業希望煤炭生産企業降價,而煤炭生産企業卻不僅不肯降價,反而大幅提價,因此産生矛盾,這就是近幾年來中國能源市場上出現頻率最高的一個詞,也是令國家有關部門最為頭痛的一個詞。但這真的可以稱之為煤電矛盾嗎?那我們又要問一個問題,在九六年到二零零二年那段時間,煤炭生産企業煤炭賣不出去,工資都發不出來的時候為什麼不説煤電矛盾呢?

  煤炭和電力行業是上下游企業,它們之間的關係是相互依存的關係,從本質上説它們不存在矛盾。但是目前因煤價過高,火電企業大面積虧損又是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怎樣來界定這個事實呢?火電企業虧損的唯一原因就是煤價過高嗎?按一般市場規律來説某種商品只要是市場上需求的,又特別是對那些供不應求的商品,生産成本上升,銷售價格必然提高,這就不僅不會存在虧損問題,反而會帶來巨大的利潤。那麼中國的“電”這個有著不可替代的市場需求,而且是供不應求的商品又為什麼會給生産它的火電企業造成全面鉅額虧損呢?因為國家管制了它的價格,不允許它隨意提價,所以因煤價上升帶來的成本增加不能順利的傳導到它的下游:“電”的用戶身上去,這才是造成火電企業大面積虧損的真正原因。

  因此以“煤電矛盾”來界定火電企業虧損問題是個假命題,真命題應是“火電困局”或説是“中國電力市場的改革問題”。以“煤電矛盾”來界定火電企業的困局,就遮蔽了問題的實質。

  但今天我們在這裡不討論中國電力市場的改革問題,我們僅就煤企辦電,電企辦礦的問題展開我們的討論。

  在企業組織理論中有橫向一體化和縱向一體化兩種企業擴張模式。橫向一體化是指跨出自身的産業鏈,介入其他産業鏈的行為,像煤炭生産企業去搞農業,機器製造業等。而縱向一體化就是在本産業鏈中實現上下游産業的一體化,像石油産業從鑽井、採油、運輸、煉油、市場銷售全部一體化。在中國煤炭行業裏實現了縱向一體化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神華,它不僅實現了路、港、礦的一體化,目前它還有4500萬KW的發電裝機容量。《人民日報》還發專文《看神華如何創造“神話”》來介紹這一情況,今年八月一日的《中國能源報》也登載了這篇文章。神華這個案例能否證明煤電縱向一體化就是解決目前“火電困局”的最佳方案呢?

  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得主科斯的的企業理論認為企業的存在就是為了降低交易費用。在人們用這個理論去批判計劃經濟時,認為計劃經濟將交易費用無限放大了,但人們卻忽視了一個問題,計劃經濟的目的恰恰是為了降低交易費用,計劃經濟的創立者們的思路與科斯的思路完全是一樣的,將外部性轉化為內部性,由此減少由訂立合約等市場行為帶來的交易費用。但最終的結果是大家都看到了,不然中國不會放棄計劃經濟而走市場經濟之路。為什麼計劃經濟的結果會嚴重有違計劃經濟創建者的初衷,不僅沒有降低交易費用,反而極大的放大了交易費用。首要的問題是其極端的低效率,效率的低下根本的原因是人沒有積極性,人沒有積極性的原因是缺乏競爭,不是説人在一個組織內部沒有競爭,而是説人處於一個沒有競爭者的組織內時,其組織內的競爭就是不充分的,不具激勵性的,甚至會弱化到消失的程度。這樣的狀況是不看企業的所有權的,也即不論什麼性質的企業,國營企業和私營企業都一樣。因此科斯説的將外部化轉為內部化的路是不可能無限制的走下去的,無限制的走下去就會産生“馬太效應”。一旦達到這種狀況,整個經濟經一片黑暗。資本主義經濟也不例外。為了避免這一結果,歐美發達國家普遍制定了反壟斷法,並認真的付諸實施,上世紀初美國政府分析洛克菲勒石油財團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

  撇開神華成立成長的特殊背景及神華“神話”的不可複製性不説,僅從經濟學理論上來分析,就可以看到煤電縱向一體化不是解決“火電困局”的最佳方案。

  西方經濟學的老祖宗斯密曾在《國富論》中舉了個制針的例子,即一個人做完製造一根針的所有工序最後制出一根針的數量遠遠低於十八個人每個人只做一道工序而最後制出的針的數量,效率可以提高4800倍,這就是分工産生的結果,這也説明企業組織的産生的第一原則是提高效率。從這一原則出發去看煤電一體化的方案,它並未提高效率。煤礦還是原來的煤礦,火電廠還是原來的火電廠,無非是將煤礦的利潤分給了火電廠,火電廠的虧損可能得到一定的緩解,但火電廠的效率並不會因此而提高,可能還會下降。因為成本壓力沒有了,管理很可能出現鬆懈,再者,電力行業的虧損壓力沒有了,整個國家的電力市場化改革的動力也沒有了。在這裡我們還是以神華為例説明一下分工及專業化的好處。大家都知道,神華是老華能集團分拆的産物,在神華未能從老華能分離出來進行煤炭的專業化生産時,老華能的煤炭生産和電力生産的狀況都十分不理想,特別是煤炭生産的狀況不理想,只是在老華能分拆成專門生産煤的神華和專門發電的華能之後,不論是神華的煤炭生産還是華能的電力生産都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這就是分工和專業化的力量,所以可以説神華的成功不僅僅是一些特殊條件的産物。但可惜的是它們又走回了它們自己的原點。如果神華可以大規模辦礦,當初為什麼要分拆它們呢?

  專業化的生産提供專業化的産品,國家所以要組建神華,就是為了讓神華成為中國基本能源----煤的優質、高效的供應者,起到中國基本能源保障的定海神針的作用,但是神華如果在電力生産和煤化工産業上過度擴張,它就無法發揮這種作用,它就將把國家給予的資源全部轉入本企業內部循環,變成它爭取本企業利益最大化的工具。神華目前有4500萬KW的發電裝機,按火電利用小時5500小時來算,它將消耗1.2億噸煤(按5000大卡計),如果它將自己的發電能力擴張到1億KW(這是完全有可能的),那麼將消耗煤炭2.5億噸,也就是説國家特批給神華的朔黃鐵路目前的運能全部都將用來為神華本企業服務,而不是為全國人民服務。不論神華會怎樣申明自己是央企,國企,是全國人民的企業,但它只要是企業它就必定有企業自身的利益,它就會去爭取企業自身的利益最大化,這是市場經濟最基本的規律。目前中國最大的石油企業中石油、中石化在市場上的表現就是很好的例證,當然神華現在還沒有走到這一步。

  所以,這樣的縱向一體化,儘管有可能解決“火電困境”,但是它是以破壞中國的市場經濟和降低經濟效率為代價的,何況這樣的縱向一體化在中國能不能實現,在多大程度上和多大範圍內能夠實現都還是個問題。

  任何經濟行為和産業組織的形成都是有條件的,我們來看在中國究竟具不具備全面實行煤電縱向一體化的條件。

  一、目前中國的煤炭資源已基本被佔用,特別是優質煤資源,基本已被原有的煤炭企業掌握,能夠留給電力企業的已很少很少了。

  二、這些掌握著中國的煤炭資源的煤炭生産企業有沒有意願和可能來進入電力行業,在目前煤炭行業利潤如此可觀而電力行業全面虧損的情況下,不會有多少煤炭生産企業願意去建電廠三、在目前的形勢下,只有電力行業才有實現這種煤電縱向一體化的積極性。專家們指出,電力企業只有把30%以上份額的發電用煤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才具有與煤炭生産企業討價還價和影響煤炭價格走勢的能力。2010年,中國全年發電用煤在16億噸,30%就是5.3億噸,到十二五末中國火電裝機要達到10億KW,每年發電用煤將達到22億-25億噸,30%既是7-8億噸。電力行業自己去從事這麼大規模的煤炭生産顯然是不現實的。即使到了這麼大的規模,這種縱向一體化的內部管理也不可能像一個企業的上一道工序與下一道工序那樣的內生性管理,規模效應迫使他也必須實行市場化的外生性管理。

  四、目前,能夠得到國家和各級地方政府支持的,可以進入煤炭行業的電力企業,基本上都是具有國家背景的五大電力公司。今年五月九日的《中國煤炭報》對此有一篇較具體的報道,這篇報道的標題是《透視央企辦煤礦》,但五大電力公司目前在火電行業中也只佔50%左右的份額,那麼沒有可能進入煤炭行業的電力企業又將怎麼辦?

  五、運輸瓶頸問題,煤礦可以建起來,煤也可以挖出來,但怎麼運到廠裏去發電呢?據報道,國電集團為配合葫蘆島煤碼頭建設,正在蒙東建一條從白音華到葫蘆島的鐵路,但有可能五大電力公司每家都自建一條自己的煤炭運輸專用鐵路嗎?

  當前許多到鄂爾多斯和寧夏、陜西榆林地區投資建煤礦的企業,包括央企,也包括像山東兗礦集團這樣的大型煤炭生産企業,他們面對的共同問題就是鐵路運輸問題,運不出去建再多的的礦挖再多的煤也沒有意義。有人會説蒙冀鐵路建成後鐵路運輸問題將大大緩解,這不錯,但五大電力公司的電廠並不全部分佈在沿江沿海地區,那些分佈在湖南、湖北、四川、江西、陜南、廣西北部、廣東北部、浙西、閩北地區的電廠又該怎麼辦?

  沒有運輸就沒有市場,這是亞當 斯密早就説過了的。在設計煤電縱向一體化問題時,如果不把鐵路包括進一體化的體系之內,這種縱向一體化只能是紙上畫餅,沒有意義,神華所以能夠縱向一體化成功,根本的條件就是他有一條自己的鐵路,而現在要動鐵道部的奶酪又談何容易。

  六、坑口電站的問題 坑口電站是最有可能,也最應該實現煤電一體化的。也有了成功的範例,像淮南煤電基地和大唐與同煤合作的塔山煤電一體化項目。所以今後國家推進的十二個大的煤炭基地應該大力推廣淮南和塔山模式,但這樣做也是有限度的,首先是“水”的限制。國家現在規劃的煤炭基地都在中國的西部,而這些地區都極度缺水的,如果用風冷機組來代替水冷機組又將大大增加煤耗。二一年十一月一日的《中國能源報》報道,大唐國際位於內蒙的托克托電廠,水冷機組Kwh煤耗為315克,而風冷機組冬季煤耗333克/Kwh,夏季耗煤350-360克/Kwh,如果再加上長距離送電的線損,這樣高的能耗如果大規模推行的話,對中國的能源體系來説是無法承受的。第二是坑口電站的外送通道的限制,儘管我們還可以建更多的超高壓輸電線,但總之是有限度的,它不可能代替輸煤的通道。第三是長距離送電的戰略安全問題。科索沃戰爭已給了人們一個很深刻的教訓,可以説北約的勝利不是精確制導武器的勝利,而是造成電力短路的石墨條的勝利。戰後北約的指揮官們看到南聯盟保存完好的整個軍事體系時無不驚訝萬分。但是這個完好的軍事機器沒有了電就成了一堆廢鐵。我們暫且不説戰爭,就説自然災害和人為操作事故也足以破壞整個系統。第四是已建成的坑口電站幾乎都遇到了建在坑口而無煤可用的尷尬境地,在國家沒有放開電價的情況下,有任何一家煤炭生産企業會來和它們實行煤電一體化嗎?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大規模的全面的煤電縱向一體化既不合理也沒有實現它的現實可能性。

  下面再簡單講講國家限制電價的問題,現在對國家的這一做法的批評如浪如濤,幾乎沒有説好的。很少有人看到這一做法的正面效應。這一限制的正面效應儘管有限,但至少迫使電力企業加強內部管理。使高煤耗的小火電無法運行,各大電力企業紛紛上馬60萬KW和100萬KW的超臨界和超超臨界機組。鍋爐溫度提高到700℃的試驗已開始進行,所有的電力人都在為自己的生存動腦筋,想辦法,哪怕是想的歪點子。這就是國家限制電價的正面效應,如果全面實現了煤電縱向一體化,恐怕這些正面效應又會統統喪失。

  再提一個小建議,與其費心費神地去搞煤電縱向一體化,不如儘快去解決鐵路運輸的瓶頸問題,這才是進一步提高全中國經濟效益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