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涪陵榨菜最近有些撓頭。一款早在2007年就已經推出的“沉香”榨菜,在沉寂了4年後突然成為公眾視線的焦點。這款原本被希望作為涪陵城市文化名片推出的産品因其上千元的售價,一時間引來熱評如潮,支持者謂之“文化售賣”,更多的質疑者則謂之“營銷炒作”。
對於涪陵人來説這可能多少有些委屈。實際上,涪陵榨菜本身除了是企業的産品之外,還是一個地域商標品牌。這是涪陵的符號,更是重慶的情結。那麼,這個深具文化底蘊和文化寄託的品牌到底“錯”在什麼地方呢?
早在清末,涪陵榨菜就開始擁有響噹噹的名頭,一直是被交口稱讚的中華美食佐菜,消費者對其也有著深厚的消費情結。經過上百年的文化及工藝積澱,前些年涪陵榨菜傳統手工製作技藝更是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然而,涪陵榨菜在品牌積澱上雖有著和同仁堂、全聚德等老字號一樣的歷史文化底蘊,卻一直沒有被市場和消費者放在一個應有的品牌心理位置上“登堂入室”。歸根結底,是因為涪陵榨菜在品牌的打造上出現了一些偏差:第一是沒有將榨菜文化很好地進行挖掘,用以豐富品牌內涵和品牌精神,讓大眾認知和接受,這也是很多企業當前在品牌營銷上面臨的課題;第二是文化在産品上的應用略為失當。市場營銷理論認為,在品牌尚不足以支撐的情況下,天價往往是自傷其身。毫無疑問消費者從來就不支持天價,更希望看到的是品牌親民,是百年的品牌、百年的誠信,這才是“文化售賣”的關鍵所在。
中國五千年曆史文化猶如極具生命力的土壤,孕育了一個又一個長久不衰的品牌。不過,也有一些企業將文化遺産作為急功近利的資本大肆宣傳、過度包裝,其結果往往是因為自身品牌底蘊和企業實力的不足,在曇花一現後陷入衰敗。涪陵榨菜作為涪陵區乃至重慶市農村經濟中産銷規模最大、輻射帶動能力最強的支柱産業、優勢産業之一,文化價值對於提升其品牌勢能極其重要。挖掘和利用地域文化遺産促進品牌發展的正確做法應當是,從市場營銷戰略上不斷豐富品牌文化內涵;在生産工藝和質量把控上不斷強調研發;在銷售經營過程中秉持誠信,親近於民、實惠於民。涪陵榨菜之困也為其他企業提供了前車之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