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土地財政收入縮水嚴重 地方國資密集減持股票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13日 18: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華夏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地方國資密集減持股票 主管部門三緘其口

  本報記者 陳岩鵬 實習記者 李凈謙 北京、南京報道

  在國家房地産調控不斷升級的大環境下,地方土地財政收入縮水嚴重,還債正在朝著一場危機演變。有關機構調查顯示,今年以來,地方政府及國資委密集減持麾下國有上市公司的股票。

  有業內人士認為,地方如此密集的減持行為背後的原因是為了應對未來地方債償債高峰,遏制地方債可能帶來的危機。對此,《華夏時報》記者向一些地方國資委求證,但均沒有獲得正面的答覆。接受本報採訪的多位專家則表示,地方減持行為不僅不能有效解決地方融資平臺的問題,而且會進一步加劇債務鏈條的不平衡,這充分暴露出地方國資管理體制的行政干預等問題。

  地方國資密集減持

  今年以來,國資背景公司的“大小非”在不斷增加。

  申銀萬國研究所分析師劉瑩注意到,今年2月份成交額還是61.7億元,3月份突然發力突破140億元,而5月發佈的減持公告顯示,上市公司股東共減持了5億股,環比大幅上升108%。而從被減持上市公司的股東性質來看,國有股東減持佔比約為55.4%。這一比例創出近三年來的新高。

  根據上市公司減持公告,今年以來,地方政府和國資委掌控的654家上市公司中,有58家公司發佈了減持公告,合計減持金額達到112.5億元。其中,地方政府或國資委作為控股股東減持的上市公司共有21家,減持記錄有32筆。如果再加上地方國資委以非控股股東身份減持的股份,今年以來,地方政府及國資委減持的上市公司股份達到1.76億股,套現金額為33.1億元。

  這或許才剛剛開始。據了解,在A股市場上,實際控制人為地方國資委或地方政府的上市公司有622家,市值達到約2.7萬億元。申銀萬國研究所統計測算發現,目前,地方國資委持有的A股資産管理規模約為4675億元,減持的規模可以達到2000多億元。

  賣股票為還地方債

  瑞銀證券此前發佈報告稱,地方政府可能通過減持所持股票獲取資金,主要有以下幾種原因:大量融資平臺貸款,城投債需要償還;財政收入依賴土地出讓金,而下半年土地出讓金收入可能難以滿足需要;基建旺盛、大量保障房需要建設,地方財政支出巨大。

  然而,不少地方政府今年上半年的賣地收入僅僅佔去年全年總量的約20%。

  “37.9%的政府負有償還責任債務,需要地方政府用土地收入來償還,部分地方的債務償還對土地出讓收入的依賴較大,地方土地收入縮水嚴重,還債就可能演變成一場危機。”中國投資協會的一位專家稱。

  這位專家分析認為,即使各地地方國資委持有的4675億資産全部順利減持也無法彌補龐大的地方債務問題,但是,如果在地方債務面臨還本付息的困難時,首先動用地方國資委持有的資産來償還地方債務,還是在情理之中的。而減持地方國資委持有的A股資産,應當是其中的首選。

  瑞銀證券按照負債情況、土地出讓金佔比、投資增速綜合分析,發現眾多省份的債務大於收入,表現出資金緊張的情況,地方政府進一步減持股票的可能性大。

  地方國資委三緘其口

  遺憾的是,本報記者向一些地方國資委問詢減持情況,均未獲得正面答覆。

  廣東省國資委的一位人士説,減持情況及原因以公告為準,但記者未在其官方發佈會上發現相關信息。而湖北省國資委的相關人士坦言,“此事太敏感,不便公開表態,否則會影響上市公司的股價波動。”

  不管原因如何,地方國資減持已是不爭的事實。但是,不少業內人士對地方在資本市場低迷的環境下減持股票的行為頗為不解。

  “目前屬於經濟週期的低谷階段,很多優質上市公司的股價處於低谷階段,尤其是大盤藍籌股,絕大多數都是國家控股的,目前這些公司的估值都很便宜。在如此便宜的價格上大規模減持,一方面不利於市場穩定,一方面這個價格確實有點低了。”東吳證券營業部財富中心的王經理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湖南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肖毅敏認為,用減持股票的方式還債是拆東墻補西墻的做法,不划算,“不要説區區30多億,就是把4000多億全部減持了,也彌補不了10萬億之巨的地方債規模,況且這10萬億還是保守估計。”

  在肖毅敏看來,地方賣股票還債是杯水車薪,不僅解決不了問題,還加大了地方債務鏈的不平衡,加劇了地方融資平臺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