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魯桂華
標準普爾調低美國政府的信用等級,導致全球股市暴跌,A股也未能獨善其身,上證綜指因此一度跌破2500點。在今年以來A股市場持續低迷的背景下,因美國政府信用等級下調所導致的A股下跌引起了市場的焦慮。此時此刻,市場如久旱盼甘霖般地期盼著政府的救市政策。正像廣大股民所期望的那樣,市場上傳出了“券商直投機構從事股權投資資金規模將進一步擴大”、作為國家隊的“社保基金已經進場抄底,涉及資金至少百億”等消息。
在這些消息的激勵之下,投資者也似乎興奮起來了。截至8月12日淩晨1時,新浪網對22497位投資者的調查顯示,有43.7%的投資者認為“抄底時機已到,馬上跟進抄底”;對此持觀望態度的投資者佔受調查者的31.0%,僅有25.3%的投資者認為此時抄底風險較大。
社保基金等資金入市真的能救市?投資者對此應該持何種態度?股票價格真的決定於入市的資金?
投資者不妨思考,如果我們現在面臨這樣一個決策——投資興辦一個企業,我們是不是希望通過投資賺取未來更多的現金流?如果市場利率上升,是不是意味著債券、存款等投資工具的預期回報率上升?是不是意味著我們擬投資興辦的企業的預期回報率相對於這些投資工具下降?顯然,擬興辦項目的預期報酬率越高,我們投資興辦企業的意願越強;存款、債券等投資工具的利率越高,我們投資興辦企業的意願越弱!我們購買股票,無非是購買上市公司的一部分,本質上和投資興辦企業沒有區別。因此上市公司預期的未來業績越好、市場利率越低,我們投資于股票的意願越強,股票價格越高。換言之,股票價格主要取決於上市公司預期未來的業績和市場利率等因素,與入市的資金量根本沒有什麼聯絡。
不僅如此,所謂的“抄底”、“救市”根本就是一個十分可笑的邏輯:
第一,我們抄到了市場的底,也就意味著之後股價一定會反彈。如果社保基金等增量資金入市確實意味著市場的底部,並且之後股票價格確實反彈,跟進的散戶會不會成為這些增量資金的“轎夫”?果真如此,就有可能出現散戶抬轎、機構撤離,這種情況下,市場又會有多高的反彈幅度?如果散戶不甘心做“轎夫”,那就只有在反彈之後趕緊撤離,股票價格又能在多大程度上反彈?
第二,多年以來,政府對股市的干預,形成了廣大投資者的一種預期,即如果市場持續低迷,政府不會不管我們。正是因為投資者的這種預期,造成A股市場陷入了只能漲不能降的怪圈。也正因為投資者在股票價格下降時對政府有救市的預期,不論股票價格多高,投資者都敢於買,導致A股價格如果存在估值泡沫或者説相對高估,難以依靠市場的力量消除這種估值泡沫,因此這種救市預期可能是導致A股估值體系長期處於相對高位的制度成因。而這種估值泡沫,又有可能成為一些機構投資者操縱股份以牟利的一種工具。因此救市等政府干預股市的行為,極不利於A股市場的健康發展。
另外,如果我們抄底入市購買股票,僅僅是想賭政府的救市政策,我們為什麼不直接賭救市政策?比如,設計這樣一種交易機制,在市場持續低迷後,甲投資者和乙投資者可以直接這樣打賭,如果有救市政策,甲投資者付給乙投資者一些賭注,反之乙投資者付給甲投資者一些賭注。直接賭救市政策,是不是比借助於股票這一籌碼來賭救市政策來得更加直接、更加乾淨?如果政府出於關心股民而救市,其實政府大可不必,因為直接給那些需要求助的股民一些錢,救助的效果是不是比救市要好?要更加公平?是不是可以避免救市救了機構而沒有救助散戶這種現象的出現?
因此,呼籲政府用社保基金等增量資金入市來救市,也是一個十分可笑的邏輯。
第三,正如同我們前面分析的那樣,股票價格主要取決於上市公司預期的業績等基本面情況。如果基本面沒有變化,股票價格就不會有大的波動。買賣股票就是一個零和遊戲。部分投資者的收益可能就是另外一部分投資者的損失。如果真是這樣,社保基金抄底入市,如果是為了救助散戶,那豈不意味著社保基金損失?那麼社保基金為什麼要救市?是出於高風亮節?是出於透支我們未來的退休金?如果不是,那是不是意味著社保基金要賺錢?那麼社保基金賺的錢,會不會是散戶的損失?
最後,市場利率上升,會使得存款、債券等債務投資工具的收益率上升,股票投資的相對誘惑力將下降,股票價格可能下降。根據國家統計局剛剛發佈的統計數據,今年7月的消費價格指數再創三年來的新高。這是不是意味著還存在加息的空間?加息是不是意味著未來的股票價格可能會下跌?
因此,筆者以為,抄底只是浮雲,我們做投資,不應該過分迷信入市資金量的波動,應該更加關注上市公司的業績等基本面因素,應該更加關注貨幣政策等宏觀經濟走勢。
(作者為中央財經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