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外部環境太動蕩貨幣政策陷兩難 調整預期增強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11日 16: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羊城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圖/東方IC

圖/東方IC

  再創新高的CPI遇到突如其來的美債危機,使得貨幣政策陷入松不得緊不得的兩難境地。

  7月CPI以6.5%的同比漲幅創下3年來的新高,顯示通脹形勢仍然嚴峻。此前市場曾普遍預期中國央行將在8月加息,但由美債危機引發的金融風暴突如其來,顯然打亂了央行的這個節奏。昨日,美聯儲宣佈將維持0-0.25%的現行聯邦基金利率不變,並聲稱這一超低利率還將至少維持到2013年中。此前,歐洲央行、英國央行和日本央行均維持各自基準利率不變。

  面對複雜的外部環境,央行將會如何應對?羊城晚報記者發現,對這一問題市場出現意見分歧,但更多觀點趨向於緊縮貨幣政策將暫停,但又不會急於放鬆,或進入一個政策執行的“觀察期”。

  美國QE3箭在弦上

  輸入性通脹仍會加劇

  對貨幣政策緊還是松的考量基礎仍是通脹。

  美聯儲昨日在宣佈維持低利率不變的同時,並未在聲明中明確是否會啟動新一輪定量寬鬆政策(QE3)。但市場對此的解讀是“非常可能”。高盛首席經濟學家哈祖斯昨日發表報告稱,相信如經濟繼續惡化,美聯儲已準備好執行QE3。廣東金融學院陸磊教授接受羊城晚報記者採訪時也認為,美國推出QE3的可能性極大。

  申銀萬國研究所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在接受羊城晚報記者採訪時認為,由於消費信心和就業不樂觀,美國經濟很難有新的增長點,經濟下滑超預期的風險仍然存在,而目前更看不到任何復蘇跡象。李慧勇稱,如果美國經濟下滑超預期,通脹水平又不高的話,美國推出第三輪量化寬鬆(QE3)的可能性較大。

  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俊表示,雖然新一輪金融危機難以再現,但歐美出現二次衰退的風險卻可能增加。馬俊稱,在歐美市場上有影響力的一些經濟學家認為歐美經濟陷入再次衰退的概率,在過去十天內上升到了30%‐50%。

  對於QE3可能對中國造成的影響,一種觀點認為,在美國信用降級之下,如若美國實行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意味著美元流動性的加大,二者效應疊加將導致美元貶值,並引發以美元定價的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這會直接導致人民幣兌美元升值,帶來熱錢等問題,需加大基礎貨幣投放量來對衝,從而引發輸入性通脹。如此一來,本已高企的國內通脹很可能雪上加霜。

  實體經濟增長乏力

  全球經濟下行風險加大

  但另一種聲音認為,“美信用降級反映的是其實體經濟增長乏力,這必然帶來對大宗商品需求的減弱。雙重因素疊加的結果如何?還不能過早下結論。”中央財經大學郭田勇教授表示。

  陸磊也指出,美債歐債等危機反映出的也是實體經濟低迷、前景預期不好等問題,從這個角度來説,中國進行大力度的緊縮不太現實,但由於中國經濟運行出現大規模滑坡的可能性並不大,因此維持貨幣政策的現有狀態將是一個較好的選擇。

  澳新銀行大中華區經濟研究總監劉利剛則指出,由於全球經濟的下行風險加大,中國央行將很可能暫停目前的緊縮步伐,以等待局勢的進一步明朗。但總體而言,緊縮暫停的可能性正在加大,而政策放鬆的可能性卻開始出現上升。

  外圍環境不確定

  中國政策調整預期增強

  7月的CPI數據創出6.5%的新高,顯示通脹形勢依然嚴峻,但由於外圍因素不確定性增加,市場多預期央行貨幣政策在接下來或許將向寬鬆方向微調。

  瑞穗銀行宏觀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發表研報稱,在內憂外患之下,來自國內外的多方矛盾正在積聚,未來中國政策選擇應謹慎前行。短期來看,海外經濟形勢動蕩對中國出口的負面影響已經産生。早前頻繁的數量型工具的使用雖然嚴格地控制了今年的信貸目標,但已經造成了國內中小企業與中小銀行的運行困難。為防止對國內經濟出現過度下滑,緊縮政策應該適時微調。

  李慧勇同樣表示,在通脹創新高的情況下,如果沒有外圍因素的影響,央行應該毫不猶豫地加息,但由於海外局勢變數增加,國內政策或需先“扛一扛”,靜觀歐美債務危機的走向。

  羊城晚報記者 劉薇 吳海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