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萬科又遇“中年危機”:執行副總裁袁伯銀辭職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10日 08: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每經網-每日經濟新聞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繼6月原萬科執行副總裁、上海區域總經理劉愛明宣佈辭職後,昨日(8月9日),萬科正式宣佈公司執行副總裁袁伯銀辭職。據悉,在離開萬科之後,袁伯銀將出任紅星美凱龍家居集團總裁。

  2010年,萬科年銷售收入跨逾千億平臺,但今年以來,萬科已經接連有四位高管離職。

  顯然,在房地産行業遭遇調控之際,關於萬科高層的變動在不斷發酵並引發對行業的思考,也引發了萬科總裁鬱亮的反思。

  年內第4位高管離職

  與劉愛明離職一樣,執行副總裁袁伯銀的離開,事發突然,先前毫無徵兆。

  公眾對袁伯銀並不熟知,但翻開其個人從業經歷不難發現,有著華潤集團從業經歷的袁伯銀,在加盟萬科前,曾擔任百安居(中國)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2007年萬科通過“007行動”,將袁伯銀挖角到萬科任助理總經理。

  2007年9月,袁伯銀開始擔任萬科集團副總裁、上海萬科總經理,並主持上海公司工作和分管集團人力資源、公共關係、客戶服務等工作。

  儘管袁伯銀在萬科只工作了4年,但萬科對其工作仍作出了高度的評價:“他是外部引進人才在萬科落地的成功典範。”袁伯銀在擔任萬科上海公司總經理期間,對公司和集團的業務發展、管理創新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袁伯銀作出辭職決定後,萬科也迅速作出反應,所有的人事調整都是一天之內完成的。袁伯銀曾分管的人事工作暫由萬科內部負責人事的部門管理,監察方面的工作由總辦系統負責。

  萬科高管層離職引發外界持續關注。在袁伯銀離職前,已先後有萬科執行副總裁徐洪舸、副總裁肖楠、執行副總裁劉愛明出走萬科,或自己創業,或另謀他路。

  據公開信息,徐洪舸、肖楠選擇自主創業,劉愛明則去了一家二線房地産企業重慶協信任CEO。

  對此,鬱亮認為,萬科人才培養非常有效。“事實證明萬科職業經理人的口碑是不錯的,袁伯銀這次是到紅星美凱龍任總裁,説明萬科的人才不僅在業內吃香,在業外也吃香。”

  業內人士也指出,今年以來萬科高管層雖然變動大,但這並沒有影響萬科的整體業績。

  事實也是如此,2011年上半年,萬科實現銷售面積565.5萬平方米,銷售金額656.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6.7%和78.6%。

  房企高管離職潮?

  2010年,萬科邁上千億台階。鬱亮曾多次公開表明,今後的萬科要實現平穩有質量的增長。

  對於萬科來説,高管連續出走,外界多有疑問:萬科怎麼了?

  作為行業龍頭,高管離職現象頻發,是萬科遭遇發展的瓶頸,還是公司高管遭遇職業生涯的“天花板”?

  據悉,袁伯銀今年僅46歲,在萬科眾多的執行副總裁和副總裁中,40多歲的高層為數不少。

  在昨日的新聞發佈會上,面對記者的提問,鬱亮的回答是,萬科的高管相對來説還是比較穩定的,只不過遇到的問題都是“中年危機”。

  鬱亮稱,“到這個階段要有一個下半場,這時候(他們)屬於年富力強,最黃金的歲月,無論是經驗、能力、體能、精力,每個人在這個階段都會想一想,接下來要怎麼走?”

  公開的口徑是,高管離職,對企業影響並不大。但鬱亮也坦承,對萬科高管的離職需要反思。

  “這説明萬科在激勵機制方面需要繼續努力。為了更好地吸納和保有優秀人才,我們的激勵機制值得思考一下,需要重新建設一下。”鬱亮稱。

  而此前,也有業內人士指出,萬科高管選擇出走大多是因為萬科內部缺少激勵機制。2010年10月,在先前兩輪股權激勵計劃失敗後,萬科再次公佈了自己的股權激勵計劃,並在今年3月的股東大會上得以通過。

  但這一計劃並沒有阻止高層離開萬科,鬱亮稱,“我認為股權激勵是輔助作用,有這個機制比沒有機制好,但機制需要不斷完善。激勵手段如何從機制上保證這一條,這是需要研究的。”

  實際上,年內萬科高管多人出走,讓萬科成為房地産行業的“黃埔軍校”。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不只是萬科,在房地産行業遭遇調控之下,行業性高管離職現象也呈多發態勢,年內,中海、招商、華潤、金地、佳兆業等一批上市龍頭房企均出現高層變動,變動多達30起左右。

  深圳一家獵頭公司品牌經理稱,從2009年開始,房地産企業高層流動呈上升趨勢,總體流動率也在不斷提高。

  對此,世聯地産市場研究部首席分析師王海斌認為,“近年來房企高管由大型龍頭企業向正在成長中的房企流動,表明房地産行業發展已經日趨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