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鄒平座、范建平做客《經濟熱點面對面》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研究員鄒平座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員范建軍
中國經濟網北京8月9日訊 今日,備受關注的7月份CPI、PPI數據出爐,7月份CPI同比上漲6.5%,創37個月以來新高;PPI同比上漲7.5%,與上月持平。中國經濟網邀請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研究員鄒平座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員范建軍做客《經濟熱點面對面》節目,第一時間解讀7月CPI數據。此外,兩位專家還就接下來的CPI的走勢、貨幣政策等進行深入探討。>>>>鄒平座、范建軍解讀7月CPI數據 訪談地址
7月CPI創新高 全年控制在5%可實現
范建軍認為7月CPI又創造新高是出乎意料的,他表示,從漲幅來看,食品價格還是在高位,還是帶動CPI上漲的一個主要的因素,非食品價格同比上漲比上月有所回落,食品價格比上月要高出一些。關於全年CPI會在一個怎樣的水平,范建軍稱物價形勢比較嚴峻,但是總體還是一個向好的趨勢,而不是繼續惡化的趨勢,下半年CPI會穩步回落,但回落的幅度不會特別大,可能年底能控制在4%,全年控制在4.8%、4.9%的水平應該還是可以實現的。
鄒平座認為,從管理通脹預期來看,中國政府有能力也有基礎穩定和控制物價。他覺得通過努力CPI今年全年是在5%左右。“有效的控制通脹,並不是簡單的政策就能完成,它畢竟是多方面形成的通貨膨脹,必須多管齊下進行控制,甚至絕對調整。”
結構性通脹要用結構性方法來治理
在過去的一週,美國信用降級可以説挑動了世界的敏感的神經,中國國內下一步的宏觀經濟走勢成為焦點,央行日前表示,要把穩定物價總水平,下半年要堅決抑制價格上漲,保持物價總水平穩定。范建軍認為,中國的通脹是非常複雜的問題,就CPI來看,明顯是結構性的通脹,結構性的通脹要用結構性的方法來治理。所以説中國在採取總量控制名義總需求的時候,應該關注總供給的調控,這個是貨幣政策決策層應該注意的問題。
“宏觀調控的政策,根源的問題是在經濟結構、經濟增長方式這些方面。”鄒平座表示,真正的中國的貨幣政策,應該是調整結構的貨幣政策,關鍵是如何通過這些貨幣政策推動結構的優化,推動國家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推動貨幣有效供給。鄒平座稱,央行的貨幣政策到目前為止,總體感覺還是穩健的。影響通脹的因素很多,當前,既要管理通脹預期,同時一定要防止緊縮性陷阱。
政策得當 雙贏局面可以實現
國務院7月初召開經濟形勢座談會,表明要把穩定總水平作為宏觀調控的主要內容,要根據形勢變化,提高政策的針對性,靈活性,前瞻性,既要把物價漲幅降下來,又不使經濟出現大的波動。鄒平座認為中國目前要把兩難變成雙贏,既要管理好通脹,又要管理起緊縮,實現雙贏。“民生和經濟的關係要認真處理,這是一個風險,歐洲目前債務危機的原因是民生的問題根本沒有處理好。”鄒平座表示,過度的民生,會損害市場經濟,損害發展,民生一定要跟隨經濟發展適度的完成。宏觀調控一定要在市場規律,社會規律和自然規律的框架內找好著力點。
范建軍表示,如果政策得當的話,雙贏的局面是可以實現的。現在應該適當的放鬆貨幣政策,加大積極的財政政策實施力度,適當的放鬆信貸。“通過加大財政政策,加大對農業部門的補貼,加大對流動環節的補貼,這個通脹是可以控制的,同時不影響經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