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打新産品雞肋化 中國紅新股增強1號連遭鉅額贖回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09日 07: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證券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在A股市場,集合資金打新股的做法正變得越來越無利可圖,投資者對於打新類資産管理産品的興趣也變得越來越淡。

  近日,中銀國際證券集合理財産品“中國紅新股增強1號”發佈鉅額退出情況公告,稱最近一次産品開放日(8月1日),管理人共收到18032492.74份凈退出申請,超過上一日本集合總份額(包括上一日累計未結轉收益)的10%,集合計劃管理人已全額兌付當日的退出申請。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初剛剛成立的“中國紅新股增強1號”,已連續兩次發佈鉅額退出情況公告。5月3日是“中國紅新股增強1號”成立之後的第一個開放日,管理人收到的凈退出申請就多達52877682.54份,佔到産品總份額的34%。

  僅僅經歷了兩個開放日,“中國紅新股增強1號”的管理規模已從成立之初的153201871份萎縮至82291695.72份,縮水幅度高達46%。按照産品8月1日1.0122的單位凈值計算,“中國紅新股增強1號”的資産凈值已不足9000萬元,低於1億元的“清盤”紅線。

  根據《證券公司集合資産管理業務實施細則(試行)》的規定,在券商集合計劃存續期間,客戶少於2人,或者連續20個交易日計劃資産凈值低於1億,集合計劃應當終止。這意味著“中國紅新股增強1號”如今已面臨被清盤的威脅。

  “打新産品如同雞肋,實際收益率不如貨幣型、債券型理財産品。”在業內人士看來,“中國紅新股增強1號”連續遭遇鉅額贖回並不意外,打新規則的變化,導致此類産品目前基本上處於“英雄無用武之地”的狀態。

  2009年堪稱是打新類理財産品的“分水嶺”。公開資料顯示,2008年,銀行發行的打新股理財産品達125款;而到了2009年,銀行發行的打新股相關理財産品僅11款。此後,銀行基本不再發行打新理財産品。“2009年管理層修改了新股發行規則,其中,單一賬戶網上申購不得超過網上發行總量的千分之一,且網上、網下申購參與對象分開”的規定,對銀行新股申購理財産品的打擊重大。

  據業內人士介紹,銀行新股申購産品以網上申購為主,上述規定使得大資金無法充分發揮打新的規模優勢。

  此後,以券商為首的機構推出了專門參與網下申購新股的理財産品,業內稱之為新股申購的“2.0版本”。這類産品以參與中小板、創業板新股網下申購為主,“中國紅”新股增強1號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然而,管理層的新規再度影響到這類打新産品的收益。自2010年四季度起,機構網下打新從“配售制”改為“搖號制”;換句話説,機構網下參與中小市值新股申購,或者一股不中,或者中簽市值約2000萬元的新股。

  “如果運氣不好一直無法中簽,打新産品就是去了存在意義。”業內人士透露,此類産品最大的問題在於搖號制使得中簽概率低下;即便中簽新股,也存在著破發的可能。

  更值得關注的是,打新産品網下中簽新股,還有可能會引發“持倉超限”。根據現行規定,券商集合理財産品持有單支證券的市值不超過本集合計劃資産凈值的10%。一般而言,所中新股上市之後的市值會膨脹至2500萬至3000萬左右,對應産品的資産凈值至少要3個億;但實際上,很少有打新産品能發到這個規模,畢竟,不確定的投資不會有大資金參與。(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