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保持必要的調控力度鞏固加強前期調控成果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05日 07: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金融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本報評論員

  8月2日,美國國會參眾兩院通過了2011年預算控制法案,在提高債務上限和制定長期減赤計劃方面取得了進展。而此前的一天,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發佈數據顯示,7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0.7%,比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連續4個月回落,創2009年3月以來的新低,繼續逼近50%的“榮枯分水嶺”。外圍市場的“利好”與國內市場的“利空”,讓貨幣政策是否可以放鬆的呼聲再起。

  果真應該如此嗎?從國際上,通脹壓力在持續加大,尤其是新興市場國家價格漲幅持續處於高位。近日IMF預計今年發達經濟體通脹率為2.6%,較4月份預測上調0.4個百分點;新興市場經濟體今年將攀升至6.9%。與此同時,希臘債務危機再次惡化,歐債危機不排除未來還有惡化的可能;美國債務風險顯現,面臨較大的財政減赤壓力;日本財政赤字也在進一步上升,並蘊藏較大的中長期風險,這些問題可能通過金融市場等途徑對我國産生影響。而全球金融市場波動劇烈,大宗商品價格高位震蕩。如果下半年全球貨幣條件仍然保持極度寬鬆,中東北非動蕩久拖不決,大宗商品價格還有可能再次上漲。因此,在面臨財政減赤壓力、經濟增速放緩、內生增長動力依然不足的情況下,主要發達經濟體對寬鬆貨幣政策始終有較強的依賴性,全球流動性寬鬆局面短期難以改變,並將從貿易、資本流動、價格等渠道對我國經濟産生影響,加劇輸入性通脹和“熱錢”流入壓力。

  從國內看,今年以來,央行已累計6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3次上調存貸款基準利率,並靈活開展公開市場操作,實施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機制,貨幣信貸增長逐步向常態回歸,社會融資規模基本適度,有效控制了物價過快上漲的貨幣條件。但是,穩定物價的基礎還不牢固,推動價格上漲的因素還沒有根本消除。在輸入性通貨膨脹壓力沒有明顯減弱的同時,國內秋糧、生豬等農副産品生産供應不確定性因素較多,勞動力等成本上漲壓力長期存在,並且投資衝動依然較強,貨幣信貸擴張壓力較大,市場價格上漲預期仍然較強。6月份CPI同比上漲6.4%,創2008年7月以來新高,環比上漲也明顯高於歷史同期。特別是近期在食品價格上漲的同時,非食品價格上漲也比較快。負利率的情況已經延續了18個月。要把全年CPI控制在5%以下還有一定難度。所以,中央提出,要堅持把穩定物價總水平作為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繼續實施穩健貨幣政策。

  當然,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向穩健的貨幣政策轉變肯定會面臨各種壓力,在貨幣信貸回歸常態的狀況下,信貸需求的滿足難以維持前兩年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時的寬鬆狀態,企業獲取信貸的難度客觀上都會不同程度地上升。而且越是項目建設多的地方,越是受調控的行業,越會反映資金緊張。政策傳導中市場主體會不斷反映各種各樣的困難,甚至提出要防止滯脹風險,這是政策效應的體現,也肯定在管理層的預期之內。專家指出,當前既要看到確實存在部分中小企業資金緊張的問題,也要看到其中存在博弈的成分。不能輕易地因為有一些聲音就進行大的政策調整。

  與此同時,我們還應該看到,美國國會參眾兩院在美國債務違約大限的最後關頭通過法案,使美國債務違約風險暫時得以解除。但債務上限和削減赤字法案只是把美國的債務危機向後拖延,並未從根本上解決美國的高赤字頑疾。為解決美國國內經濟復蘇疲軟和失業率問題,其對寬鬆貨幣政策始終有較強的依賴性。從這個角度看,新興市場國家的輸入性通脹壓力並未減緩。而國內7月份PMI數據也並非沒有積極的信號。從下降幅度看,7月份PMI回落幅度明顯收窄,顯示出經濟發展態勢趨穩。從分項指數看,當月生産指數和原材料庫存指數繼續下降,新訂單指數有所回升,實體經濟需求增長已初步企穩。

  總體來看,我國當前增長速度和就業都處在合理水平,因此穩定物價和管好通脹預期是關鍵,也是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在宏觀調控的“關鍵時期”,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前召開會議指出,要堅持把穩定物價總水平作為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我們應繼續保持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進一步落實好穩健的貨幣政策。而只有貨幣政策保持必要的調控力度,才能鞏固和加強前期調控成果,進一步穩定經濟發展的良好勢頭。同時,還要把握好調控的方向、力度和節奏,進一步提高調控的針對性、靈活性和前瞻性,防止政策累積效應和市場變化因素疊加。此外,還要加強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的協調配合,增強財政政策在調結構方面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