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推進財稅改革 破解城鎮化難題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05日 07:0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我國已經進入城鎮化加快發展階段。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不斷探索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保持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目前,在城鎮化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需要通過進一步深化改革來加以解決。

  深化認識。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對於解決我國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內外需結構失衡、城鄉結構失衡、居民收入差距過大等問題具有重要意義。首先,有利於擴大內需。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鎮化水平快速提高,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很大的上升空間。城鎮化的推進會帶來城鎮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大量投資需求,同時新增城鎮人口生産生活方式的改變會帶來衣、食、住、用、行相關消費支出的快速增長,從而成為擴大內需的重要動力。其次,有利於縮小城鄉收入和發展差距。部分農村人口的城鎮化,一方面可以增加這部分人口的收入,另一方面可以改變農村人均佔有資源偏低的局面,從而有利於提高農業生産的集約化、規模化水平,有利於農村人口收入增加和農村發展。

  破解難題。當前,在推進城鎮化過程中需要著力破解一些難題。一是城市規模結構問題。我國城市規模結構出現了大城市過度膨脹,中小城市、小城鎮發展不足的現象。各種資源要素向大城市和行政中心過度集聚,導致了極化效應和“孤島經濟”,由此引發垃圾處理、交通擁堵、“城中村”等一系列問題。二是農民工市民化問題。進入城市的農民工還不能獲得與市民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務,難以真正融入城市生活,由農民轉變為市民。三是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問題。在城鎮化過程中,土地性質的改變會帶來巨大的增值,因此被徵用的農村土地越來越多,出現了城鎮化帶來的土地增值收益如何合理分配、政府取得土地收入後如何合理使用以及被徵地農民的補償安置等問題。四是城市失業問題。長期以來,農民工在城鄉之間“候鳥型”的就業模式為城鎮發展和社會就業穩定作出了巨大貢獻,但這種就業模式高昂的經濟和社會成本正變得越來越令人難以承受。隨著大量農村進城人口徹底脫離土地,城市失業問題將成為推進城鎮化過程中需要重點破解的難題之一。

  加快改革。破解城鎮化過程中的難題,需要積極推進相關領域的改革。首先,推進財稅體制改革。應改變政府財政支出過度向大城市和行政中心傾斜的局面,通過財政杠桿撬動中小城市、小城鎮的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城市規模結構合理化;深化稅收體制改革,減少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的依賴。其次,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現行的戶籍制度不利於農民工市民化。各級政府應從本地實際出發,積極推動戶籍制度改革,加快農民工市民化的進程。第三,推進農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進一步完善農村土地産權制度,規範政府土地管理職能,深化徵地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運用法律手段保證徵用農村土地的公平、合理;完善土地市場,有效保障失地農民的利益和可持續發展。第四,推進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建立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制度,努力實現新增城鎮居民與原有城鎮居民在教育、醫療、失業救濟、最低生活保障、住房保障等方面享有均等的權利和待遇,為促進農民工市民化創造條件。

  (作者單位:西安交通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