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南方日報訊(記者/謝慶裕)今年以來浙江、廣東等地頻發的血鉛超標事件,引起社會對鉛蓄電池行業的強烈關注,該行業整治亦成為今年全國環保專項行動首要任務。8月2日,國家環保部公佈了全國鉛蓄電池行業的排查和整治結果。廣東有191家鉛蓄電池企業,位居全國各省份第三;目前全省84%的企業被停産整治或關閉。
這是環保部第一次向公眾公開一種類型的污染企業的全部信息。
今年3月,國家環保部、發改委等9部門將鉛蓄電池企業的整治作為今年環保專項行動的首要任務,要求對鉛蓄電池行業企業進行徹底排查,全面整治環境違法問題,並在7月底前公佈轄區內所有鉛蓄電池企業(加工、組裝和回收)名單,接受社會監督。
環保部通報稱,截至今年7月31日,各地共排查鉛蓄電池生産、組裝及回收(再生鉛)企業1930家,其中加工生産企業639家,組裝企業1105家,回收企業186家;取締關閉583家、停産整治405家、停産610家,在産252家企業,80家在建,被關停的企業佔82%。
根據通報,鉛蓄電池企業最多的是江蘇省,有484家,浙江省有328家。廣東以191家企業名列第三,主要分佈在珠三角,其中廣州34家、佛山28家、江門23家。
環保部表示,從督查情況看,各地鉛蓄電池企業仍存在規劃佈局淩亂、企業規模普遍偏小、工藝技術水平不高、污染防治設施不完善、企業管理水平較差等問題,個別地區對鉛蓄電池整治工作認識不足、整治工作力度有待加強。
省環保廳透露,今年2月至5月,我省兩次組織對鉛蓄電池企業開展專項排查。截至今年7月底,全省實際排查鉛蓄電池企業191家,其中27家企業被取締關閉或搬遷轉産,134家企業處於停産整治或停産狀況,3家企業在建,27家企業在生産,被關停企業佔84%。
被停産或取締的企業主要存在衛生防護距離不足300米、污染治理設施不符合要求“三同時”和環評程序不完善的問題,其中衛生防護距離不足的問題佔了大頭。
縱深
出路有二:要麼轉移,要麼升級
環保倒逼門檻提高或淘汰七成企業,專家建議
省環保廳相關負責人透露,今後廣東鉛蓄電池行業的準入門檻將進一步提高。專家分析認為,一系列嚴格的環保舉措向鉛蓄電池行業重拳出擊,將倒逼該産業升級和重新佈局。
2010年,我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鉛蓄電池生産國,産量佔世界總産量的1/4,預計到2015年鉛酸電池産值將達到700億元。目前國內鉛蓄電池生産企業水平相差很大,有的採用世界上最先進的生産線,也有的仍然是手工作坊式的落後工藝,規模以上企業不到200家,小型企業佔90%以上。這種情況在廣東也很突出,有相當多企業産能低於10萬千伏安時/年甚至不足1萬千伏安時/年。排查中一些大型的外資企業、合資企業問題較少,出問題的集中在民營小企業上。
省環境監察局負責人透露,行業的準入門檻將來還會提高。“今後新項目的準入門檻可能會提高到産能50萬千伏安時/年,以此淘汰規模小、工藝落後的企業”。廣東現有鉛蓄企業只有不到20家能達標。而對現存的企業,江浙等省份已出臺規定,要求産能不足25萬千伏安時/年的企業全部淘汰。“廣東也準備參照這個指標”,這意味著有超過7成的企業將淘汰。
重拳整治引發行業陣痛,但也有不少行內人士認為,本次全國整治行動為加快産業整合創造了最有力的契機。省環境監察局人員説,目前,防護距離不足而停産的企業,只能採取調整生産工藝、搬遷員工宿舍、或者整體異地搬遷三種辦法來解決。如果不加快轉移和升級步伐,繼續密集佈局于珠三角,恐怕很多企業難以為繼。專家表示,加快産業轉移,進産業園整合提升的做法,可望解決這一難題。南方日報記者謝慶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