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理財專家為何屢屢誤判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04日 09:3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基金2011年二季報日前披露完畢,據天相投資顧問有限公司統計,截至7月21日,61家基金公司旗下849隻基金(A/B/C級分開計算、封閉式分級合併計算)二季度虧損額894.32億元,較一季度359.91億元的虧損繼續擴大,上半年基金累計虧損1254.23億元。61家基金公司無一實現正收益。

  面對如此巨大的虧損,二季度基金倉位依然處於高位。天相投顧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二季度末有100多只基金倉位在85%以上。本應作為理財專家的基金經理,其擇時、擇股能力屢受投資者質疑,徬徨前行的基金業該何去何從?

  近日來,幾起基金公司高管的變動讓如履薄冰的基金業再次繃緊神經,WIND資訊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共有148隻基金的基金經理髮生變動,而去年同期是77隻,基金經理變動率屢創新高。高頻率的基金經理變更不僅給基金公司業績帶來了不良影響,也讓基金公司陷入信任危機,其投研團隊的穩定性和未來的業績表現屢受投資者質疑。

  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整個基金行業總份額呈現繼續凈贖回狀態,二季度開放式基金合計遭遇508.73億份凈贖回,這已是開放式基金連續兩個季度遭到基民拋售。而今年以來新成立的基金中,有部分次新基金規模甚至出現了90%以上的縮水,縮水50%以上的佔到1/3。值得注意的是,在上半年成立的次新基金中,有4隻基金規模已小于1億份,27隻基金規模在1億份至5億份之間,距離清盤紅線越來越近。

  作為專業人士的基金經理,他們站在金字塔的頂端,其預測和判斷是市場的風向標。今年二季度股指快速下探,無疑對基金業績造成影響,儘管不少基金經理都將業績不理想歸咎於行情不佳,但本應作為理財專家的基金經理,在弱市行情中的操作卻不及普通散戶,為何身為理財專家判斷卻屢屢失誤?

  伴隨新基金産品多通道審批制度的深入實施,我國基金數量快速增加,而大量成熟的基金經理或退出公募行業,或走馬換將,使得資歷尚淺的投研人員被快速提拔至基金經理等重要崗位。然而,數量上的問題好解決,質量上卻遭遇瓶頸。據統計,在美國,基金經理的平均工作年限為4.8年,而目前我國擔任基金經理的崗位年限較短,從今年上半年情況來看,94隻基金的基金經理離職,其任職年限平均為1.42年。

  究其原因,一是行業競爭激烈,季度考核壓力下引發人員變動;二是大部分基金公司缺乏長效激勵機制,建立在短期業績基礎上的短期激勵加劇了人員的流動。為此,迅速發展的基金公司,當考慮慢下腳步,轉而注重自身的人才培育機制,打造內部投研機制和投研平臺,做好高端人才儲備。

  而今,隨著人們理財意識的提升,投資者對專業理財的需求相應加大,專戶理財迸發出巨大的市場潛力,多元化、差異化、精品化路線成為下一階段基金公司發展的方向。基金業如何增強專業水平以提升整體競爭力,成為整個基金業發展的重要課題。對於基金公司來説,人才是核心資源,而機制則是吸引人才、充分發揮人才作用以及保留人才的基礎。除了提升人才能力之外,基金公司內部的體系構建更為重要,建立保持業績穩定的長效機制是關鍵。一方面,基金經理要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素養,有效組合構建後臺系統,通過投研製度的重組,進一步提高投研效率,成為基金業的領航者;另一方面,通過對外引進、內部培養、結構優化等方式,不斷強化公司核心團隊的核心競爭力,提升投研管理水平。

  沒有好的機制就難以創造好的業績,沒有好的業績就難以有大的發展。對於基金業來説,只有將提高自身專業能力作為提升競爭力的出發點,公司以及基金行業才能獲得長足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