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美股評論:美債危機是美國式憂傷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03日 17: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浪財經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導讀:美國著名財經網站MarketWatch于2011年8月3日刊登托德-哈裏森(Todd Harrison)文章《美國式憂傷》,對美國達成債務上限一事進行評論。文章認為,對於經濟發展,美國應該找到主因,而非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以下是評論文章原文:

  當我們回首過去,仔細梳理美國這些年來的經濟表現,我們發現,如今美國政客為債務違約爭論不休,這恰好體現出美國經濟令人失望的一面。

  如今,美國政客爭論的不再是財政狀況,但是這被眾多美國人視為衡量政府作為的標桿。2008年經濟危機以來,我們見證了資本市場的結構變化,未來這還將産生深刻的社會效應。對於中國、東歐地區而言,他們認為,經濟危機明明在美國爆發,但是他們卻成為轉嫁對象,不得不吞下財政緊縮的苦果。當世界其他地區都在上演經濟捍衛生死戰時,美國政客卻在這危難關頭想著如何進一步攫取自身利益。

  過去10年來,作為世界儲備貨幣,美元下跌了近40%,各種憂慮不言而喻。誠然,經濟形勢已今非昔比,我們更應該思考如何改變。解決問題的第一步應是承認問題。然而,在圍繞債務上限的爭論上,我看到更多的是轉嫁責任。很遺憾,沒人主動承擔責任,政黨也沒有任何要吸取教訓的意圖。其實,勇於擔當絲毫不丟人,我想包括我在內的任何人都會接受一切謙遜的坦誠。

  或許,説得容易做來難,但是,這幾個月美國政界的爭論已讓我心煩,這讓我意識到,在龐大的債務面前,沒有一個人,也沒有一個政黨願意站出來為每況愈下的經濟狀況負責,但是,他們其中許多人分明都是這一結果的導演者、策劃者。

  債務上限著實讓人惱火,但是美國政界並沒有痛定思痛,並沒有積極反思,並沒有及時拯救美國千瘡百孔的經濟結構,相反,他們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儘早結束這一切。不論是民主黨還是共和黨,他們不厭其煩的重復各自的政治語言,真相卻被輕易忽視。其實,要想真正改變被動局面,我們就應該加稅,我們就應該採取緊縮政策。我相信我們有這種張力,我也相信未來美國將更好、更強大。

  正如生病不可怕,可怕的是諱疾忌醫,不願意面對真相。只有查明病因、對症下藥才能解決問題。對於經濟發展,美國應該找到主因,而非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對於美國人來説,評級下降意味著什麼?2008年,當時我曾預計次貸危機將席捲金融、經濟、社會等多個領域,現在來看,政界也被無情捲入其中。在這場危機中,歐元區受到重挫,歐洲領導人正想著如何縫合這一歷史性的經濟創傷,美國兩黨政客想的是如何在提高債務上限上達成一致。這一局面曾讓許多美國人困惑,其實道理很簡單:支票開出速度驚人,但賬戶裏已空空如也。除非聯邦政府獲准提高債務上限,不然美國將身無分文,這就是現實。

  在你做出任何驚訝表情前,請記住自1962年來,美國債務上限已被調高74次,此次債務上限爭論中還夾雜著各種政治暗鬥與個人利益。

  或許,美國最終會失去AAA的主權評級,在我看來,評級機構已經釋放此種信號。糾纏不清的政治鬥爭和債務困境讓降級有足夠理由,美國主流社會將隨之感受到由此帶來的痛苦。

  何以見得?四個字:提高利率。許多消費者目前或是信用卡嚴重透支,或是家庭支出縮水,他們不得不為信用卡、車貸等支付更高利息。這不會是突然一棒,這將是慢性過程,但是久而久之將傷及主體。傳統觀點認為,在債務上限達成一致後,市場將有轉好跡象。雖然從長期來看,負面影響難以消除,但是每個人都希望在短期內看到清晰的未來。(譯軒/編譯)

  作者:托德-哈裏森(Todd Harrison)

  托德-哈裏森是Minyanville傳媒的創始人及首席執行官。Minyanville傳媒是一家兼財經和娛樂為一體的公司,曾獲過艾美獎。哈裏森對金融市場有20年豐富經驗,其為MarketWatch每週專欄撰寫文章。

  本文為譯者授權新浪財經獨家使用,任何媒體未經授權均不得轉載。若需授權必須經新浪財經與譯者本人取得聯絡並獲得書面認可。如果私自轉載本文,譯者保留一切追訴的權力,直至追究私自轉載者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