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CPI持續高位運行 居民收入跑贏GDP還需多久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03日 15: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金融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日前公佈的一系列年中經濟數據顯示,上半年GDP同比增長9.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7.6%,全國財政收入同比增長31.2%。而2010年GDP同比增長10.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7.8%,全國財政收入同比增長21.3%。可見,居民收入增速遜於GDP增速,更落後於財政收入增速的狀況尚未改善。

  凡治國之道,必先富民。今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在“十二五”規劃中已明確提出,居民收入增長不低於GDP增長預期目標。國與民之間順序的調整,寓意發展成果要向“民富”傾斜。

  持續在高位運行的CPI,已使物價敏感人群由低收入者向城市中等收入者蔓延,中國消費市場和內需擴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抑制。監管層如何通過改善民生衝抵通脹,已不僅僅是我國弱勢群體、更成為廣大百姓的普遍關切。

  有學者指出,既然居民實際可支配收入落後經濟增長速度,表明通脹壓力下的經濟增長並沒有真正實現讓利於民,所以,未來經濟發展中在抑制通脹的前提下,應更加注重居民收入的改善與調節。“十二五”時期,調整經濟結構、改變發展方式這個時代命題的破解,關鍵是建立日益強勁的消費力。

  當然,我們在發現問題的同時也應該看到半年以來我國政府在國內外經濟環境極其複雜的狀況下為改善民生中所作出的努力。

  從就業情況看,上半年城鎮單位就業人員比上年同期增加500多萬,二季度外出農民工人數在一季度的基礎上繼續增加400多萬,就業在穩定增加。2011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也顯示,就業率為89.6%,超過國際金融危機前的水平。

  從居民收入看,上半年城鎮居民家庭人均總收入12076元。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41元,同比增長13.2%,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6%。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3706元,同比增長20.4%,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3.7%。

  住房是民生之本,今年以來政府加大保障房建設力度。近日,財政部還代理地方政府發行了今年首批504億元地方債券,募集的資金主要用於保障房建設……

  特別是收入分配改革。從路徑上説改革方向早已清晰。包括增加勞動者收入、加強城市化進程、完善薪酬形成機制、健全社會保障制度以及更多地向公共服務和社會領域傾斜,等等。而且為實現藏富於民的目標,減稅的呼聲一直不斷。

  最新數據顯示,6月份全國財政收入突破1萬億元,同比增長27.6%。上半年累計,全國財政收入56875.82億元,同比增長31.2%。無論是中央本級還是地方本級收入都出現大幅度增長。而大多數企業,尤其是對就業起著重要支撐作用的民營中小型企業依然生存艱難,企業職工收入也少有提高。

  這是否説明我國的稅收結構還存在不少問題?至少它沒能呈現與國民經濟增長同步的水平,而是超前了。相關財稅專家為此提出,行之有效的手段是國家應該推出大規模的減稅、退稅政策,還利於企業,還利於百姓。

  我國中小企業承擔著整個社會大半的就業任務。在目前體制下,總量政策偏緊後中小企業生存更加艱難。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夏斌提出,改善對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是確保這輪宏觀調控以及穩定就業、保障民生的關鍵。現在全國村鎮銀行、小貸公司3000多家,2010年貸款餘額約2500億元,僅佔全國銀行貸款的0.5%。為此,他提出應對村鎮銀行信貸按“存貸比”而不是按資本金進行管理等多項政策建議。

  社科院中國經濟評價中心主任劉煜輝關於提振就業的觀點也很值得關注。他認為,中國經濟不可能靠投資解決就業,未來中國實現充分就業要靠産業結構升級和延伸,特別是發展生産性服務業,將現在製造中心的格局進化為運籌中心的格局。如果公共部門能將部分資源讓渡給私人部門,使之獲得更多的空間,這對就業市場是非常正向的事。隨著私人部門産出改善,反過來又能減小政府投資減速的衝擊。速度掉一點不要緊,就業面和未來中長期預期變好,大家都滿意。

  當然,如果把“十二五”作為一段時期來看,當前的數據並不能説明居民收入與GDP增速的目標一定達不成同步。但其反饋出的有些問題還是應該引起我們的關注。

  “十二五”規劃提出GDP增速預期目標為7%,重點就是要實現經濟增長結構的轉變。但目前粗放型和鋪攤子式的經濟增長方式,在一些地方還普遍存在。導致的直接後果是GDP上去了,但真實財富卻增長不多,居民收入增長受到很大限制。

  對此,未來階段,在繼續保持經濟穩定快速增長的同時,要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包括經濟增長方式、收入分配方式的轉變,包括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提高經濟運行質量,提高經濟增長質量,而提高居民生活質量則是最重要的任務。

  中産階層是我國社會穩定發展的中堅力量。高漲的CPI已經觸痛了我們的“社會穩定器”,更凸顯了中國當前抑制通脹工作的艱巨性與複雜性。目前民生的很多領域如社會保障、社會福利、公共服務、公共建設等,依然是市場“失效”的軟肋,這些領域應成為政府的“用武之地”。“十二五規劃”描繪的民生藍圖需要我們實實在在地落實,讓百姓的“幸福指數”高企、讓百姓得到真正的實惠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