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理財 >

開發理財産品切不可“飲鴆止渴”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03日 08:5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金融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目前,監管層最為擔憂的就是部分銀行變相調節監管指標數據,進行監管套利的行為——部分銀行業金融機構通過投資購買其他機構或本機構理財産品的方式調節監管指標數據;部分銀行業金融機構違規開展信貸資産轉讓業務,不經過信託公司直接將理財資金投資于銀行票據資産。對此,銀監會要求商業銀行進一步加強理財業務風險管理,提高合規銷售水平,防止誤導銷售,最終實現“將適合的産品賣給適合的客戶”,真正為客戶創造價值和財富。

  在通脹持續高漲的情況下,“理財”成為全民關注的問題。近日,在銀監會2011年年中工作會議上,銀監會主席劉明康對近期“瘋炒”的銀行理財産品提出風險警示,要求商業銀行禁止通過理財産品或其他任何方式變相高息攬儲和違規攬儲。

  劉明康要求,監管部門須嚴格審核商業銀行提交的理財産品報告,及時否決不符合“成本可算、風險可控、信息充分披露”原則的産品。同時,禁止銀行通過相互購買理財産品或發行理財産品投資另一款理財産品變相調節監管指標,禁止通過理財産品或其他任何方式變相高息攬儲和違規攬儲。

  近年來,銀行業金融機構理財業務從無到有,發展迅速。理財業務作為銀行重要的中間業務,其發展總體上反映了金融市場投資品種不斷豐富和規模不斷擴大的趨勢,對拓寬居民投資渠道、改進商業銀行經營模式有積極作用。據央行統計,今年截至6月末,理財産品資金餘額為3.57萬億元,佔同期存款餘額78.6萬億元的4.5%,比上年末增加8000多億元。其中大部分資金投入債券、股票等資本市場,促進了直接融資的發展。

  有關專家指出,在負利率和投資機會不理想的情況下,理財業務的需求猛增,銀行這方面應需而動,發展基本是正常和合情合理的。這對於促進廣大居民財産性收入合理增長,使居民更加充分地分享我國經濟發展成果具有積極作用。同時,銀行理財業務的發展,對於銀行業完善服務功能、滿足市場需求、改善業務結構與收入結構也具有重要的意義。但也要看到,在今年社會資金整體偏緊的情況下,資金供給矛盾催生了各類借道理財和所謂“創新”的影子銀行活動,以及種種監管套利的行為。

  銀監會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末全國有130家銀行開展了個人理財業務,理財資金賬面餘額1.9萬億元,較去年末增長14%。據了解,6月底銀監會召集主要的全國性商業銀行舉行了理財産品專題座談會,會上專門討論了銀行利用理財産品規避監管新規等問題。銀監會指出,銀行繞過信託公司開展委託貸款理財業務,通過受讓信託受益權模式規避銀信合作新規以及違規開展信貸資産轉讓業務等,並以此實現將貸款放在表外的目的。此類貸款完全失于“三查”,部分機構以受讓信託受益權之名,行貸款之實,滿足表外融資需求。

  除此之外,還有其他更讓監管層擔心的風險。銀監會坦承銀行可能還存在著變相調節監管指標以進行監管套利的問題。當然,也有些金融機構可能出於考核的需要大量發行理財産品,加大了市場流動性的波動,在規範操作方面也需進一步改進。

  “在央行連續6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銀監會對商業銀行提出更高資本金以及月度日均貸存比要求的前提下,發放理財産品成為銀行業確保業績的良藥,但也令惡性競爭現象抬頭。不少銀行業金融機構為爭奪存款獲得信貸空間,往往在月末、季末考核時點大量發行短期或超短期高預期收益類的理財産品,利用募集期和起息日的時間差達到增加存款規模的目的。一些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計成本地開展”價格戰“,比如産品期限不足一週,而預期年化收益率接近8%,此類産品往往需要動用其他收益來源兌付客戶的收益。這樣的行為既不科學,又激化了行業間的惡性競爭。”一銀行業內人士説。

  目前,監管層最為擔憂的就是部分銀行變相調節監管指標數據,進行監管套利的行為,具體而言就是,“部分銀行業金融機構通過投資購買其他機構或本機構理財産品的方式調節監管指標數據;部分銀行業金融機構違規開展信貸資産轉讓業務,不經過信託公司直接將理財資金投資于銀行票據資産。”上述人士擔憂地説。

  通過發行理財産品獲益的行為,還有建立資産池類理財産品,通過期限錯配獲得利差。某股份制銀行工作人員坦言:“有些銀行將各種期限和類型理財産品募集的理財資金集合後,通過投資配置多種資産的資産池進行集合運作,這可能導致多個理財産品同時對應多筆資産,單個理財産品難以進行估值和測算投資收益,無法實現成本可算、風險可控。”

  7月以來,由於多重綜合因素影響,理財産品收益雖較6月下降,但在股市、基市震蕩、樓市投資受限、通脹持續高漲的經濟環境下,一些低風險理財品種的投資渠道受到越來越多普通投資者追捧。對此,銀監會日前發佈《商業銀行理財産品銷售管理辦法》,要求商業銀行進一步加強理財業務風險管理,提高合規銷售水平,防止誤導銷售,最終實現“將適合的産品賣給適合的客戶”,真正為客戶創造價值和財富。

  顯然,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無論是企業還是居民的理財意識都有了顯著的提高,傳統的銀行存款越來越難以滿足全社會日益增長的投資需求。銀行理財産品的收益率高於銀行存款,但同時主要投資于固定收益類産品,風險相對較小,填補了投資範圍中從無風險低收益的銀行存款到高風險高收益的股權類産品之間的空白。

  但是,大幅增長的理財産品就如同一柄雙刃劍。一方面支撐了銀行業績的增長,另一方面也出現潛在風險。“追求理財規模的過快增長,業務發展不夠審慎穩健。個別銀行業金融機構的理財資金違規投向政府融資平臺,”兩高一剩“項目等領域,這些行為給銀行也帶來了合規、信用流動性、聲譽等一系列隱患。”上述人士表示。  

責任編輯:張曉敏

熱詞:

  • 開發
  • 理財産品
  • 飲鴆止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