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導讀:北京、上海、成都、深圳四地爭相申請成立保交所,一個怎樣的香餑餑,為何讓眾多城市如此垂涎,志在必得?
據經濟之聲報道,繼上海高調宣佈籌建保險交易所後,深圳也向中國保監會提交了成立保交所的請求。目前,我國北京、上海、成都、深圳四地都在為保交所成立奮力一搏。保交所究竟是一個怎樣的香餑餑?為何讓眾多城市如此垂涎,志在必得?
所謂保險交易所是指壽險、非壽險機構進行再保險交易,並推出保險資産衍生品的地點。美國再保險經營公司副總裁喬瑟夫認為,中國成立保交所,是大勢所趨。
喬瑟夫:保險交易所是一系列保險業的創新,可以拉動中國保險業的持續增長,給中國不同的保險公司提供交流合作的平臺,同時也可以為中國保險行業提供更多國際交流機會。
為加速國際金融中心建設,2010年上海開始籌劃建立保險交易所,並得到了保監會的首肯。四川省金融辦今年4月召開專題會議,開始著手設立保險交易所。不甘示弱的深圳也在今年7月向保監會遞交了申請。
不過,最早起來捕食的鳥還是北京,早在2009年末,急不可耐的北京等不得保監會的批准,就已經註冊成立了北京保險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時至今日保監會依然沒有給予正式名分。不過,對於眾多城市的爭搶,該公司品牌營銷主管王小姐到是不著急,因為大家的業務範疇各有不同。
王小姐:上海更側重於海上巨災和再保險,深圳是再保險,四川是做巨災保險,我們是想做實體交易場所,保監會到現在沒有明確批復,到底哪家可以以這種名義去做事情。因為對於交易是什麼內容,保監會也在討論之中。
正是由於保交所經營內容不明確,因此市場對於幾大城市爭相成立保交所並不感冒,記者致電幾家保險公司,他們的答覆幾乎都是沒有關注相關事宜。郝演蘇建議,在經營內容不明朗的情況下,應該先把當地的保險市場做好。
郝演蘇:現在籌建的保險交易所提出的保險證券交易、巨災風險證券化交易和再保險交易,想法都還不成熟。應該先把本地的保險市場做好。一個交易所必須有一個完善的、多樣化的、制度完善的市場,如果這樣的市場都不存在,談何交易所?
事實上,世界範圍內保交所的成功範例極少,1980年成立的紐約保險交易所經營不到7年就因為直接業務過少,關門大吉。當然,不是説外國沒有的東西,中國就不能有。關鍵是最終要交易什麼,交易對像是哪些,如果連這個都不清楚,成立保交所,恐怕就只是一些城市盲目跟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