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房價過快上漲的部分二三線城市,面對未來的政策環境和源源不斷涌入的投機資金,有些無所適從。迅速積累的國家外匯儲備,又何嘗不撩撥著國人的心弦。洶湧的國內投機資金,規模龐大的外匯儲備的“左右互搏”不可避免地帶來了流動性壓力,我們有必要再仔細權衡一下“堵”與“疏”。這是我們在當前較為嚴重的通脹壓力下,必須要做出的選擇。
房地産調控要做長遠規劃
2010年4月以來,中央開始調控房地産市場。15個月之後,調控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總體來看,雖然全國範圍內房屋交易量出現下滑,但房地産市場並沒有出現許多人期待的“速降”,各地房屋平均售價仍顯堅挺。
近日,中原集團研究中心公佈的一份最新調查報告顯示,15個省份、50個沒有限購的二三線城市樓市受調控影響有限,上半年房價無一下跌,其中有37個城市的房價還出現小幅上漲,而且近四成城市本地購房比例超過20%,近三成城市外地人購房比重超過20%。
就在人們揣測房地産市場調控政策是否會“放鬆”的時候,國務院近期再次強調要堅定不移地抓好各項政策措施的落實,不斷鞏固和加強調控效果。已實施住房限購措施的城市要繼續嚴格執行相關政策,房價上漲過快的二三線城市也要採取必要的限購措施。
這樣的表述,再次顯示出中央對房地産市場調控的態度──堅持調控決心不動搖、方向不改變、力度不放鬆。
限購措施即將到來,部分二三線城市的樓市熱情還會不會繼續?一旦限購推行,會對二三線城市的房地産市場産生多大影響?房價未來走勢如何?人們心中仍存有許多疑問。
基於目前的市場大環境,對於限購令的影響,多數人的判斷是,房價還會上漲,只是上漲速度會有所下降。也有部分人認為如果嚴格限購,外地人不能在本地買房,開發商壓力增大,肯定會降價讓步。
有可能被列入限購名單的二三線城市顯得“憂心忡忡”,擔心限購影響政府財政收入,因此,在實際執行時,尺度可能相對寬鬆,力度可能相對較弱。歸根結底,還是由於“土地財政”慣性仍在。只有進一步推進財稅體制改革,才會從長遠上實現固定資産價格和房地産市場的合理定價、健康發展。
不過,就“房價上漲過快的二三線城市也要採取必要的限購措施”,也有一些專家學者提出了商榷性意見。華東師範大學房地産系主任華偉認為,二三線城市樓市沒有明顯回調,與一線城市的原因不同,二三線城市的限購政策不能急於擴大,政府在制定限購措施時,應當充分考慮到城市級別的劃分標準。還有專家提出,限購只會將多餘的投機資金“趕向”未限購的城市,這是否會影響到房地産市場的長期健康發展,也是未知數。
所以,今後一段時間,對房價上漲過快的二三線城市採取必要的限購措施,有望使這些城市的房價穩定下來,但著眼于整個房地産市場健康發展,我們更需要在政策上做通盤考慮和長遠規劃。
藏匯於民急盼政策支持
截至6月末,我國外匯儲備達到31974.91億美元,同比增長30.3%。面對不斷攀升的外匯儲備額,如何管理並用好這筆財富,成為當前市場關注的熱點話題。
美元貶值,美債縮水,全球經濟復蘇緩慢,一些央企的海外投資收益差強人意,人們為鉅額的外匯儲備如何保值捏了一把汗。其實,外匯儲備與主權財富基金、專業資産管理公司等其他類型的機構投資者類似,都面臨著國際形勢、市場條件和監管規定等方面的約束,而在資金來源、經營目標、風險控制等方面則有較大區別。
國家外匯管理局近日表示,外匯儲備一直通過各種有效形式拓寬投資渠道,其中包括委託經營。從1996年起,便開始有選擇性地將部分外匯儲備委託給國內外較為先進的資産管理機構投資。外匯局稱,外匯儲備經營高度重視對外聘經理的風險管理,將其納入整體風險管理框架密切監控,確保外匯儲備資産安全。
一方面,外匯儲備源源不斷積累,另一方面,國內一些民生保障工程需要大量資金,於是有人提出,外匯儲備應該“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是否可以剝離一部分外匯儲備成立主權養老基金,以充實我國社會保障體系?
其實,外匯儲備是以外匯形式錶現的國家對人民的負債,不同於一般商業銀行的資金,也不能隨意動用。不論是將外匯儲備直接分給群眾的建議,還是將外匯儲備直接用於養老、醫療、教育等社會福利的建議,都涉及外匯儲備是否可以無償分配使用的問題。外匯儲備不同於財政盈餘資金,是中央銀行在外匯市場購匯形成,在中央銀行的資産負債表上對應著本幣負債。免費使用外匯儲備,性質上相當於中央銀行隨意印鈔票,無節制地擴大貨幣發行,會造成通貨膨脹等嚴重後果。
外匯局同時表示,目前,我國積極支持居民持匯用匯,經常項目已實現完全可兌換,居民用於貨物貿易、服務貿易等經常項目用途的購付匯需求已得到充分滿足,資本項目下除對一些風險較大的國際收支交易存在部分管制外,企業對外直接投資,企業和個人通過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投資海外資本市場等渠道均無政策障礙。
不過,外匯局也指出,由於人民幣存在升值預期、國內外匯差利差等因素,目前,企業和個人結匯意願較為強烈,普遍不願意持有和保留外匯。也就是説,目前“藏匯於民”的障礙不在於政策,而在於涉匯主體的持匯意願。
不過,我們也應注意到,藏匯於民是一個國家真正走向民富的標誌之一,日本外匯以民間儲備為主,是名符其實的世界第一外匯儲備大國,民間擁有的流動性外匯資産達3萬億美元,而我國內地居民和企業的外匯儲蓄加在一起才1000多億美元,僅相當於日本一家基金公司的規模。
藏匯於民成效不大,更重要的原因在於國內外匯投資品種較少,主要是銀行存款和銀行提供的外匯理財産品,年收益率一般僅有3%左右,如果考慮到人民幣升值,實際收益率為零或出現負值。同時,政府仍對民間外匯資金的用途實行諸多限制,包括對外直接投資和購買國外股票、債券、金融衍生品等,外匯還不能迅速轉化為靈活的投資工具。所以,推行藏匯於民,仍需政策支持,逐步走向匯率的市場化,將政府壓力轉化為市場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