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袖珍基金涌現 基金公司虧本賺吆喝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27日 18: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投資與理財》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文 | 本刊記者 王奇

  袖珍型基金涌現,正如一股寒流一樣,在這個炎熱的夏季,給基金行業雪上加霜,也給不溫不火的基金行業敲響了警鐘。

  “袖珍”這個詞一直和規模龐大的基金沒有什麼關係,但現在的基金隊伍中,卻不乏袖珍型基金的身影。它們的規模往往只有幾千萬元,不但不能給基金公司帶來效益,甚至還賠錢。

  “規模過小,對基金投資構成極大危害。由於持有人戶數較少,公司要時刻應付申購贖回,基金經理無法按照自己的既定計劃,實現組合配置和有效分散風險,單位份額費用又很高,各方面都會陷入被動!”北京一基金分析師對袖珍基金的命運表示擔憂。

  袖珍基金有點猛

  從去年新基金分類審批制度開始實施,基金髮行就進入快速發展的高速公路。2010年就新發基金147隻,而今年的情況更是明顯,僅上半年就發行了106隻新基金,公募基金的數量也突破800隻大關,達到810隻。

  基金的數量是大幅增加了,但規模卻在一路萎縮,袖珍基金成群出現。根據wind資訊數據,截至6月30日,目前共有23隻基金資産規模在1億元之下。其中申萬菱信盛利配置和天治穩健雙盈 分別只有0.497億元和0.528億元,成為上半年最為袖珍的兩隻基金。

  就基金公司規模而言,目前管理規模超過千億的基金公司只有6家,另有17家基金公司資産規模小于百億,紐銀梅隆西部基金和金元比聯基金在10億以下。去年7月份成立的紐銀梅隆西部基金,目前不到10億的規模尚在情理之中,但2006年11月份成立的金元比聯仍然掙紮在10億元以下。

  賠本賺吆喝

  從基金髮行的成本來説,單只新基金的發行成本在二三百萬元附近,加上運營、人員、持續營銷等費用,新發基金在10億規模之下,基金公司等同於虧本。

  現在需要支付給渠道的費用增加,管理費的實際收取只佔基金規模的1%甚至更低。以一個1億份規模的基金為例,一年最多也只能為基金公司提供100萬元的收入。而這些收入可能還不足以支付基金經理的薪酬,如果算上其它的營運成本,公司基本上是無利可圖的。

  “對於那些2009年之後發行的QDII基金,基金公司其實都是在‘賠本賺吆喝’。”一些業內人士表示,目前QDII基金經理年薪基本都在300萬元以上。如果次新QDII基金的規模不足3億元,其每年能收取的管理費,還不夠支付一個QDII基金經理的年薪。

  同樣,A股基金也面臨這樣的問題,那些規模只有一兩億元的基金,每年收取的管理費還不夠給基金經理和相關研究人員發工資。

  賠錢的袖珍型基金,為什麼不清盤呢?

  “再賠錢也不可能清盤,現在還沒有哪個基金清盤的。一旦清盤,對公司的名譽損失太大了,所有媒體都在盯著,看哪個公司第一個清盤。”上海的一位基金經理在接受採訪時表示。

  深圳一位基金分析師表示了這樣的擔憂:“比規模小更可怕的是,因為投資者擔心流動性風險甚至清盤風險,他們往往不願申購規模過小的基金。這樣,袖珍基金更加無人問津,勢必陷入惡性循環,難以自拔。”

  大多分析師在推薦基金時,也都會考慮規模大小,規模太大和太小都不會推薦,道理很簡單:規模大了,難以做出超額收益;太小了,波動較大,也面臨流動性風險。

  為什麼有那麼多袖珍基金?

  袖珍基金主要有兩類,一是已經成立的次新基金,其中有些是遭遇封閉期結束後大規模贖回而形成的;另一種是正在發行的新基金,由於發得不好,導致規模很小。

  據專業人士分析,次新基金出現快速縮水而成為袖珍基金,不可避免的一個原因是募集時,有不少資金屬於相關方面的友情贊助,一旦封閉期結束就會贖回。另一個主要原因是基金的收益率,上半年大部分基金業績不佳,而同期銀行理財産品收益率遠遠高於基金,致使基金的資金被大大分流。還有,目前基金産品同質化比較嚴重,産品特點不鮮明,致使一些客戶贖回次新基金而轉買新基金。

  新基金髮行不賺錢,可是新産品的發行還是不斷,這是為什麼?

  現在基金人面對這樣的情況:大家都在發新基金,自己不發的話,市場佔有率就會被別的公司搶走。發行新産品就是拼命砸錢,來獲得市場佔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