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上半年金融熱點輿情揭曉 理財産品虧損成銀行硬傷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26日 07: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證券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2011年上半年,包括投資虧損、基金老鼠倉等金融事件層出不窮,而哪些金融事件影響最廣,相關機構面對輿情危機,是否應對有效、危機公關是否及時等處理方法也同樣讓人關注。

  日前,理財互動門戶網站口碑理財網發佈了《境內金融機構2011年上半年輿情應對能力排行榜》。該榜單對於境內金融領域的10大熱點網絡輿情事件,及相關機構的應對能力進行了系統地分析,興業全球基金瘦肉精大額贖回事件排名居首。此外,同期發佈了國內首個金融機構網絡投訴排行榜——《2011上半年網絡金融投訴榜》。兩個榜單反映了社會公眾對於金融機構的評價。

  據了解,此次輿情榜單共計有3家基金公司、4家保險公司和5家銀行上榜。包括興業全球基金瘦肉精大額贖回事件、人保平安車險高保低賠事件、齊魯銀行偽票案、國壽財險強推霸王條款事件、光大保德信基金老鼠倉事件、洪晃批德意志銀行理財事件、東亞銀行理財産品巨虧案等十個熱點輿情事件。

  榜單顯示,金融機構對於網絡輿情更加重視,在應對態度和手段上均有所提升。但是,面對投資損失、誤導銷售等硬性問題時,部分金融機構缺少誠意和勇氣,使得負面信息進一步發酵和傳播。

  對比兩屆上榜事件不難發現,理財産品虧損、“老鼠倉”事件、“忽悠投保”分別成為了銀行、基金和保險行業具有代表性的輿情危機高發類事件,此類危機事件又多屬於“硬傷”,具有危害大、影響廣的特點,最為投資者所痛惡。但是,金融機構面對此類問題表現消極,有避重就清之嫌。

  口碑理財網總編輯高巍指出,大多數影響惡劣的金融輿情危機事件具有偶發性,因此“上榜”的金融機構並沒有明顯的規律。這樣的事實表明,金融機構不僅需要切實改善自身服務,更需要建立完善的輿情危機應對機制。當危機爆發時,及時有效、友善透明的應對方式不僅可以將負面影響降低,而且還可能重新贏得投資者的信賴,也不失是一次提升品牌口碑和形象的“機會”。

  《2011上半年網絡金融投訴榜》共計整理收錄了保險和銀行類投訴2576條。在具體業務中,以壽險類投訴、信用卡類投訴和車險類投訴最多,分別佔據總投訴量的的35.6%、19.5%和13.8%。在銀行類投訴中,前幾位均為國有大行所佔據。在信用卡和網銀投訴中,某國有大行成為遭投訴最多的銀行。而保險類投訴則根據各險企主營業務的差別呈現出分散趨勢,中國人壽在壽險類投訴中較多,而中國人保和民安保險則在車險領域被訴較多。

  在大多數的具體投訴項目中,市場份額佔比較大的企業總投訴數量也較高。業內人士表示,“規模較大的金融機構客戶基數也比較大,投訴絕對數量較高是比較正常的。而且,部分大機構顯示了較強服務意識和能力。如工商銀行、中國平安等機構處理投訴也較為及時有效,服務升級較快。”

  數據顯示,一些規模較小的金融機構雖然總投訴量並不是很高,但是由於其客戶基數較小,實際的投訴比例並不低。值得注意的是,在信用卡和車險投訴中這一“規律”被“打破”,一些綜合實力行業排名並不靠前的機構反而被投訴次數較高,顯示了不同金融機構在服務能力方面存在較大差距。(呂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