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北京調結構轉方式把握五個關係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25日 16:0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工人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上半年實現平穩協調發展

  本報訊 (記者 郭強) 記者在7月22日舉行的北京市今年上半年經濟形勢發佈會上獲悉,今年上半年,北京市實現地區生産總值7418.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8%,增速排在全國31個省市區的最後一位。但是,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張工認為,這正是北京市實施主動調結構、轉方式的最佳體現。

  張工在會上對北京市上半年“調”和“轉”作了充滿辯證思維的闡述。他説,北京市上半年實現平穩協調發展,得益於重點把握了“五個關係”:

  ——“快”與“穩”。北京市“十二五”發展的重要取向是又好又快、好字當頭。 “十二五”經濟年均增速確定為全國最低的8%,是為了“既要保持合理的增長速度,又要理性地為轉方式、調結構的艱巨任務留出空間。當前,北京人均地區生産總值突破1萬美元,服務主導型和消費拉動型的經濟特徵已經形成,北京的發展進入相對成熟階段。北京的科學發展就是要在調結構、轉方式上加大力度,在“穩”字上下功夫,集中精力提升城市整體競爭能力。

  ——“舍”與“得”。今年北京市實施了“主動調控”,主動捨棄了一些曾經的經濟增長支柱。北京市實施了汽車限購政策、國內最嚴格的房地産調控措施、首鋼搬遷調整。“ 舍”是為了更好的“得”。北京市在關注調減、調限的同時,更加關注調增、調升因素。比如,治理交通擁堵、提高城市運行效率;推進節能減排、以退促降,提升城市生態價值和競爭力;每年拿出100億元財政資金加大對科技的支持,推動發展動力向創新驅動轉換;大力吸引高素質、高端人才,做大做強總部,提升文化軟實力,推進北京向高端引領、創新驅動、綠色發展轉變。

  ——“長”與“短”。對北京而言,短板主要體現在水、土地、能源等自然資源,體現在城市承載力上;長板則主要體現在人才、科技、教育等資源上,體現在服務經濟以及在計劃與市場兩種力量作用下總部經濟的發展上。在資源稟賦上揚長避短,才能更好更快地發展服務經濟、總部經濟、知識經濟、綠色經濟。因此,北京市寧可犧牲一定增長速度,也要符合首都的長遠發展和持續發展的要求。

  ——“顯”與“隱”。進入新發展階段的首都,不僅要注重經濟建設,更要注重社會建設、生態建設和文化建設;不僅要注重城市裝備、物質財富等“顯見”的硬實力,更要把文化、城市管理和制度安排等“隱形”的軟實力擺在突出的位置。

  ——“內”與“外”。目前,著眼于構築首都經濟圈、培育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北京正“由內到外”走出行政區劃的封閉,一些生産環節轉移到周邊,一些創新成果在周邊落地轉化,一些産業功能區開始加強與周邊區域合作,在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城市管理等方面也加快與周邊對接。張工説:“這無疑將使北京從服務首都自身為主向服務區域、服務全國轉變,從而構築起城市發展持續戰略支撐、增強區域整體競爭力。”

  據統計,上半年,北京市地區生産總值增長8%;投資增長15.6%,消費增長11.3%;財政收入增長27.9%,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12.9%,限額以上服務業企業利潤增長27.3%,城鄉居民收入分別增長10.1%和12.4%;登記失業率保持在1.51%的低水平,萬元GDP能耗下降8.4%,大氣污染濃度全面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