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銀行為何要進行天量再融資 北京經濟主動“減速”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25日 07: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證券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據人民網報道,近期,各上市銀行都陸續公佈了自己的再融資計劃,16家上市銀行中有14家在今年有不同規模的融資計劃。據記者統計,14家上市銀行融資規模總計達5156.5億元。其中,發行債券成為各銀行採用較多的手段,債權融資額達到3736億元,佔14家銀行融資計劃總額度的70%以上。

  在今年的銀行再融資排行榜上,建設銀行以800億的融資額排名榜首,興業銀行600億元位居次席,農業銀行和浦發銀行以500億元排名第三,這四家銀行選擇的融資方式都是發行次級債或金融債券。而在股權融資方面,光大銀行擬發400億元的H股,在股權融資額上排名第一,招商銀行擬配股不超過350億元,位居次席。

  讓投資者生氣的是,這些貴為藍籌股中堅力量的銀行上市公司似乎成了市場不誠信的代表。此前,有不少銀行稱,今年不會有融資計劃,或者在上一次天量融資的時候,董事長或行長等高管信誓旦旦地稱“三年內不再融資”。然而,餘音仍繞梁,銀行又在再融資了。

  那麼,銀行為何要接二連三地進行天量再融資?今年4月底,銀監會發佈了《中國銀行業實施新監管標準的指導意見》,將非系統重要性銀行最低資本充足率監管要求從8%提高至10.5%,最低核心資本充足率從4%提高至8.5%,並增設基本由普通股構成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最低要求設定為7.5%。

  監管要求的提高,是銀行紛紛進行再融資的直接原因。而大部分選用發行債券的融資方式,則是出於避免減少對已經低迷的股票市場的衝擊,為股市減壓的考慮。

  由於目前滬深股市走勢偏弱,銀行股的鉅額再融資,客觀上構成了制約股市運行的負面因素,但也有市場聲音認為,在業績增長明確的基礎上,銀行股在接連利空打壓下已較充分地釋放風險,剛剛宣佈的招行再融資或是最後一隻靴子落地。

  不過,從更深層説,數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是為了控制銀行的貸款規模,從而達到控制CPI的過快增長。如果不對銀行的再融資緊急剎車,宏觀調控的效果就要減弱,調控CPI的目標實現恐怕也要大打折扣。

  北京經濟主動“減速”

  據新華社報道,北京市上半年GDP增長8%,不僅比往年兩位數以上的增速明顯放緩,在全國各省區市中也“敬陪末座”。

  北京市發改委主任張工對此表示,北京市“十二五”時期GDP年均增長目標確定為8%,這在全國31個省區市中也是最低的;對於GDP增速排在後邊,下決心主動調控的北京早已作好思想準備。北京市下決心淡化GDP,更加注重創新驅動和提升軟實力,打造和諧宜居之都,讓市民過上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

  GDP崇拜,指的是片面追求GDP絕對值的增長,忽略了其他因素,比如經濟結構的平衡,環境成本,社會福利等等。過分崇拜GDP 只會帶來一系列嚴重後果,會直接導致對當地經濟走勢的盲目樂觀,從而影響到決策層的政策制定和把握。影響到社會發展滯後於經濟發展,就業難、收入增長難等長期無法破解,社會經濟穩定將面臨更大挑戰。

  而且,主動調控意味著必須捨棄一些曾經的經濟增長支柱,如房、車、鋼鐵;“長痛”不如“短痛”,當下犧牲一定的增速,主動、自覺調控,在資源稟賦上揚長避短,才能更好更快地發展綠色經濟。

  但是擺脫GDP崇拜説易行難。部分地方靠消耗資源能源大舉投入上項目、靠高價賣地增收、靠高房價和多賣房增稅、靠多賣汽車拉動消費……這種粗放式發展相對容易,但長遠來説難以為繼。因此,要轉方式、調結構、促創新,只有下決心攻堅克難,才能真正轉變發展方式。

  個人不良信用記錄5年將刪除

  據北京晨報報道,《徵信管理條例》第二次徵求意見,條例規定不得採集收入、存款等信息。國務院法制辦就《徵信管理條例》第二次公開徵求社會意見。

  其中,信用卡未按期還款等“不良記錄”的保存期限,條例規定為5年,超過5年的徵信機構就應該予以刪除。徵求意見將截至2011年8月22日。2009年10月,徵信管理條例首次徵求意見。徵求意見稿公佈後,關於個人信息收集範圍、負面信用保留期限等方面的規定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和爭論。

  由於受到社會流動比較大、市場體制不完善及法制不健全等因素影響,近年來中國經濟領域中出現了比較嚴重的社會信用缺失現象,對市場經濟運行也産生了諸多消極影響,如削弱了信用作為支付與交易手段的功能、增加了交易成本及損害了市場信譽等。

  現在對尚不成熟的我國徵信行業而言,通過立法,加強對徵信業的有效管理,將大大有利於我國徵信業健康發展,有利於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有利於市場經濟又好又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