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資本市場縮水無礙資産託管業務壯大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25日 06: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金融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記者 戴磊

  今年以來,銀行理財産品銷售火熱,其風頭遠遠蓋過了基金。資本市場的低迷使得證券投資基金少人問津,對於商業銀行而言,除了代銷業務大不如從前外,資産託管業務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

  1998年,中國商業銀行的資産託管業務正式誕生,當時正是為了配合證券投資基金的發展,其主體業務便是證券投資基金託管。在走訪了幾家商業銀行的資産託管業務部門後,記者獲悉,這幾年,銀行資産託管業務並未隨著資本市場一同大起大落,這與如今的資産託管業務領域較先前有了大幅擴展有很大關係。

  基金不再獨領風騷

  工行是國內託管資産規模最大的商業銀行,目前,該行的託管總規模已經突破3萬億元,他們託管的證券投資基金規模也連續多年保持業內領先。據該行資産託管部總經理周月秋介紹,現在,工行的基金託管規模約在7000億元左右。他表示,股市低迷時期基金凈值縮水,這對於基金行業和託管銀行來説確是一個不利影響,如果按託管的基金凈值規模來計算,現在離恢復到2007年時的水平還有20%的差距。

  截至2010年末,農行的託管資産規模是1.57萬億元,其中有約3000億元的基金。農行資産託管部副總經理余曉晨表示,就今年的情況看,基金的份額在不斷上升,但凈值規模在不斷下降。“託管收費是按凈值規模來計算的,而證券投資基金託管帶來的託管費收入佔比又相對較大,在資本市場低迷的時候,銀行這部分收入一定會受影響。”他介紹,前幾年,農行基金託管業務收入的增幅能達到200%到300%,這在今年是無法想象的。

  不過,周月秋表示,雖然託管的基金凈值不到2007年的水平,但託管的基金種類和只數還是在不斷增加,這對託管業務的發展應該是一個利好。據統計,到6月底,我國公募基金總數已經超過800隻,其中有234隻交由工行託管;僅在今年上半年,他們便新增託管證券投資基金18隻。

  託管領域不斷拓寬

  據余曉晨介紹,為增強託管業務的抗市場週期波動能力,各行都在大力調整託管業務結構,大力推動保險資金、養老金、産業投資基金等逆週期性強、成長性好的託管業務發展。

  以工行為例,在該行3萬億元的託管資産規模中,最大的單一品種並不是基金,而是超過了1萬億元的保險資産,此外,信託、理財産品約與基金規模不相上下,年金基金1400多億,跨境的QFII和QDII資産也超過了500億元。

  在基金之外的託管産品中,周月秋比較重視與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緊密相關的年金市場未來發展,“這肯定是將來的業務發展重點之一”。今年以來,該行企業年金基金託管規模已經較年初增加了近21%。據他介紹,目前年金託管市場的整體規模在3000億元左右。隨著我國社保制度改革的不斷推進,從長遠發展角度考慮,一定會有更多企業建立年金制度。

  余曉晨同樣看好年金市場,除此之外,他認為在證券投資基金這種公募基金之外,私募證券基金———即當前的陽光私募基金髮展速度非常快,其獨特的運作方式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投資人,這對商業銀行託管業務而言也是一個發展方向。

  嘗試走出國門

  近年來,國內商業銀行已經開始嘗試在海外開展資産託管業務,一些境外分支機構開始獨立運作相關業務,如工行下屬的子公司工銀亞洲、工銀倫敦等,都在託管業務的全球化發展中進行了一定探索。周月秋表示,客戶走到哪,銀行的服務就要跟到哪。眼下,許多中國客戶將目光投向了全球市場,工行有必要適應客戶這樣的要求,為其在全球市場投資提供配套的託管服務。

  除了由境外機構單獨運作託管業務外,國內銀行和國際託管銀行這些年的合作也日益緊密。目前,託管業務的國際合作主要集中在QDII和QFII上。

  余曉晨介紹説:“以QDII為例,國內投資管理人找到我們,我們再去和國外的託管銀行聯絡,委託他們在境外做全球託管服務。QFII則正好相反,國外託管銀行——主要是全球託管銀行會委託我們在國內提供本地託管服務。”

  眼下,有越來越多的中國投資人看重海外市場,他們既希望享受發達市場穩定的回報,也願意發掘新興市場高風險中可能蘊藏的高收益。

  託管業務在中國的發展不過十多年的時間,這個市場上難免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接受採訪的幾位業內人士普遍對資産託管業務的未來發展持樂觀態度。周月秋説:“資産託管業務從誕生那一天起,就是為了解決投資人和投資管理人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眼下資本市場産品越來越豐富,信息不對稱問題將一直存在,資産託管這樣一個提供信任、促成交易的業務也會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余曉晨説:“商業銀行的資産託管服務能夠有效保障財産和資金使用的安全,這一作用正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在國內,託管理念也正在被更多的領域和更多的監管部門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