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股票 >

A股下跌背後最大利空閃現 反彈第一波或已“散場”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21日 11:3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上海青年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面臨三大轉型困難 經濟增長憂慮已成最大利空

  市場在2800點關口已經折騰了半個來月,而滬市日成交從未超過1500億,深市平均不足1000億,表明只是存量資金在上下倒騰。種種跡象顯示,2800大關難破,期待中的牛市恐將成泡影。

  從宏觀基本面分析,中國經濟面臨的三個轉型極為困難而曲折,在這三個轉型未能找到有效途徑之前,中國資本市場很難出現長期牛市。

  這三個轉型是:經濟結構的轉型,稅收體制的轉型和貨幣政策的轉型。

  經濟結構的轉型

  經濟增長憂慮已成最大利空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GDP增長平均超過10%的動力,始終來自投資和外需,只是在“十二五”規劃中,消費才開始被置於比投資和出口更為重要的位置。之所以如此,乃是因為,靠投資和出口拉動型的經濟增長已不可持續,無論是國力、財力、資源、環境以及勞動力所付出的代價,均已走到極限,這才不得不讓消費坐上“主席”。最典型的例子是鐵路部門,4萬億中有7000—8000億元用於“鐵老大”,僅京滬高速就投入2200多億。可是,日前鐵道部公佈的2010年財務報表顯示,其以3.4萬多億總資産的規模,6857億元的營業收入,稅後利潤居然只有區區1500萬元,相比2009年的27.43億元下滑99.45%!這樣的投資縱然GDP被拉動了,于國於民又何益之有?至於滿世界的MADEINCHINA,隨著歐美經濟遲遲未走出金融危機陰影,也已增長無望。

  然而,要讓消費真正成為經濟發展的主力,關鍵是增長老百姓的收入。可宏觀經濟最新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GDP增長9.6%,而居民收入、企業盈利和財政收入增速分別為7.6%、27.9%和31.2%,還是老百姓增長最慢,政府增長最快。投資、消費、出口對GDP的貢獻,分別為53.2%、47.5%和0.7%,消費還是坐不了“主席”。要讓消費坐上“主席”,要不讓企業減利,這就可能引發經濟硬著陸;要不讓政府減稅,可叫了多少年,總是財政增百分之三十幾,企業增百分之二十幾,百姓增7%-8%。如果説前些年還可以如此的話,到了投資和出口拉動已不可持續的今天,對經濟增長的擔憂就成了揮之不去的最大利空了。

  稅收體制的轉型

  稅負轉嫁導致通脹長牛無望

  為什麼上半年企業利潤才增長27.9%,企業所得稅卻增長38.3%?居民收入才增長7.6%,個人所得稅增長更高達35.4%?説是土地出讓金下降5.5%,一些一線城市如北京、上海降幅更達48.32%和21.97%,可土地增值稅卻大增91.1%?

  這就涉及到稅制的轉型。我國的稅制設置始終以間接稅為主,不管你賺不賺錢,企業動一動就得繳增值稅、消費稅、城市建設附加,如果有利潤還要交所得稅,這麼高的稅負怎麼辦?(按上半年GDP204459億、稅收總收入50028億,稅負已高達24.47%,即四分之一交給政府了)羊毛出在羊身上,漲價!把一切轉嫁到消費者頭上。這就是CPI將在相當長時間內居高不下的最終原因。

  通脹無牛市,全世界皆然。而要動稅制,各級政府怎麼辦?聽聽剛退下不久的國家稅務總局原副局長許善達在近期舉行的《中國經濟50人論壇》發出的驚世危言:“不要等到崩盤的時候再去調整,那只能是一種破壞性的調整。”我們還能期望長期牛市嗎?

  貨幣政策的調整

  貨幣政策由緊到松很不現實

  股市中人,最希望的是貨幣政策由緊到松,可現在看來並不現實。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夏斌近期撰文稱,“目前高達76萬億元的過度貨幣存量和最近物價上漲的壓力,毫無疑問,理應緊縮貨幣。”“但是貨幣緊縮後,消費增速一時跟不上,不能及時填補出口與投資增速的下滑,其結果必然是經濟增速的下滑。”説得已經再清楚不過了,夏斌強調,面對這種局面,政府決策和市場都要有個“平和的心態和政策上的準備”。

  實際上,從技術指標看,自2007年10月6124點下來,牛市已經離我們而去了。反彈高點從3478,到3361,到3186,到3064,再到半個月前的2826,一波比一波低;雖然,低點也在抬高,從1664到2319再到2610,但隨著企業利潤的增長,目前的估值已處在歷史低位,即便如此,股市還是走得有氣無力。足見長期牛市缺乏動力,股市對長線資金缺乏吸引力。當然,這不排除個股的活躍甚至概念炒作的瘋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