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從傳統民間金融較為活躍的東南沿海,到近年崛起的山西、內蒙古等內陸地區,一股龐大的民間資本力量在這個夏季躁動起來。來自浙江、福建等地的信息顯示,上半年民間借貸行為日趨頻繁,隨著社會物價水平的提高,民間借貸利率也不斷攀升。月息5分、6分的借貸利率實屬平常,高達100%的年利率也不足為奇。一些企業因為某種原因退出生産後也紛紛轉為遊資,投入到日趨高漲的民間借貸錢流之中。
暗流涌動的民間資本究竟意欲何為?它們將如何影響中國的經濟走勢,又該如何通過規範疏導用好民間的錢?
民間借貸“風生水起”
“快半年了,幾乎天天往銀行跑貸款,總算落實了三成多;另外六成只好靠民間借貸了。”李先生是溫州一家小五金出口企業的老闆,説起“錢”,他的眉頭就不由得“緊”起來。
“2008年是發愁沒訂單,如今是有訂單卻沒錢。周圍做生意的朋友眼下都缺錢,日子都不好過。”為了企業能正常週轉,李先生通過種種渠道拆借了不少民間資金,有的借貸年利率高達70%。因為國外企業的結算週期要延後三到六個月,怕資金成本負擔不起,他只能忍痛拒絕一些訂單。
規模浩瀚的民間資本是民間借貸的直接推手。來自央行的統計顯示,上半年我銀行貸款佔社會融資規模的比例繼續降低,同時銀行體系外資金融資佔比則攀升至目前的46%,如果算上民間借貸資金,銀行外資金已接近甚至超過全社會融資總量的“半壁江山”。
民資洶湧,究竟從何而來,又將流向哪兒去?
“中國經濟長期的快速增長使投資者手中積累了相當數量的財富,有些開始以民間借貸、私募股權投資等方式出現。貨幣政策從寬鬆走向穩健,使得正規渠道主要是銀行借貸資金趨緊,部分民營中小企業融資難度加大,從而很容易形成資金從相對寬裕的民間向趨緊的企業或行業流動的局面。”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如此解讀。
在中央財經大學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描繪的銀行外資金流動軌跡圖中,“在股票市場持續低迷、房地産市場被限購的情況下,有一部分資金通過擔保公司、理財産品、信託和民間集資等途徑,進入到民間拆借市場”。他認為,與過去幾年相比,當前民間借貸呈現許多新特點。一是範圍廣,民間借貸從兩年前的江浙等沿海地區擴展到山西、內蒙古等內陸地區,從製造業領域擴展至商貿流通甚至普通家庭。二是利息高,一些地方的民間拆借年息已超過100%,達到近年來的最高水平。三是參與者眾多,包括有的借款人將資金轉手借給下家,出現資金拆借“二傳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