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1000萬套保障房已不差錢?未來建設何去何從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20日 09:3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國務院常務會議近期公佈的數字顯示,截至6月底,全國保障性住房新開工500余萬套,超過全年目標任務的50%。此時展望全年1000萬套保障房開工任務能否完成,資金問題仍不可回避。

  受訪專家告訴記者,目前保障房建設所需1.3萬億資金的來源渠道已基本落實,完成全年開工目標“問題不大”,但未來公租房收回成本仍存風險;而一些地方正在探索的“共有産權”融資模式,雖存爭議,卻是緩解資金壓力下的“合理選擇”。

  保障房建設還差不差錢? “共有産權”存爭議

  資金保障,是保障房建設能否持續推進的前提之一。在中央出臺政策支持企業發行債券建保障房,各地積極通過銀行貸款、信託基金拓展融資渠道之後,今年保障房建設還差不差錢?

  “今年1.3萬億保障房建設資金的來源渠道已基本落實。” 清華大學房地産研究所所長劉洪玉告訴記者,其中中央補貼與地方土地出讓收入2200億,限價房和經適房回籠資金2600億,棚戶區改造由企業和職工籌集3400億,保障房開發貸款2700億,社保基金、保險資金、公積金、央企投資約600億,加之優先投向保障房的地方政府債券2000億,“事實上,資金來源的總規模已經超過1.3萬億”。

  中國房地産及住宅研究會副會長顧雲昌向記者分析,經適房、限價房及棚戶區改造工程,因開發公司介入,資金問題不大,最“頭疼”的就是公租房和廉租房,“地方企業發債可以基本解決建設資金,但如何償還是個問題,公租房的租金可以付息,但還本不易”。

  劉洪玉同樣擔心未來公租房建設的資金風險:“公租房需要長期投資,低於市場價格的租金定位又決定了這部分投資在回收過程中,收益水平低、回收週期長、管理工作複雜。”

  為了化解公租房長期融資壓力,一些地方已開始探索實施“共有産權”,如提出在公租房建設初期“以租為主、先租後售”,到中後期“可租可售、租售並舉”。但這一做法受到業內爭議。

  上海易居房地産研究院綜合研究部部長楊紅旭認為,如果廉租房和公租房用於出售,定位將與經適房和限價房完全重合,是住房保障政策的悲劇。但劉洪玉向記者表示,此舉雖然帶有一定的矛盾性,如政府為了保持公租房一定存量而將永無休止地建設,但如果從現實角度看,允許公租房在為住房保障服務一定年限後退出,或允許出售部分産權給住戶,“雖不是最優選擇,但應該是一個合理選擇”。(記者 賈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