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理財産品"看上去很美" "半年考"後收益急跳水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19日 15:3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中新網7月19日電 上半年銀行理財産品可謂是風光無限,憑藉著“期限短,收益高”的銷售承諾,銀行理財産品吸引了大量的投資者;但“半年考”一過,銀行理財産品立刻沒了底氣,而投資者拿到手裏的實際收益也大幅縮水,讓投資者不得不提出疑問,理財産品,究竟怎麼了?

  理財産品爆髮式增長投資者看重收益

  銀行理財産品一直以來都是銀行表外業務中最受重視的“寵兒”,今年以來,銀行理財産品一直在以爆髮式的規模增長。

  據Wind資訊統計,2011年上半年共有83家銀行發行理財産品10239款,較2010年同期增長101.95%。其中一季度發行理財産品4879款,同比增長130.36%;二季度發行理財産品5360款,同比增長81.57%,整體來看,理財産品市場發行量延續爆髮式增長。

  投資者熱衷於購買理財産品,除了看重理財品期限短種類多之外,更重要的是看重理財産品的高收益性,不少銀行將銀行理財産品的收益率提高到8%-9%,比銀行一年期定存的收益高兩到三倍,面對高收益,許多投資者都顧不上對理財産品展開進一步了解就將資金投進了市場。

  理財産品期限越賣越短銷售截止日期有蹊蹺

  理財産品和儲蓄一樣,都是在保證投資者資金安全保本的前提下,予以適當的回報,本應是一項長期的投資;但隨著央行不斷加息和銀行“半年考”的臨近,理財産品卻向著畸形化的趨勢發展,理財産品的期限不斷縮短,長期理財産品或面臨一票難求的局面,銀行攬儲目的盡顯無疑。

  經濟觀察報引述一位商業銀行人士的話表示,雖然理財産品不算表內業務,但由於其在募集期以及到期日的幾天可以“趴”在銀行活期存款賬戶,因此資金在那幾天納入存貸比考核中。而改為日均考核之後,銀行亦加快了發售理財品的頻率。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期限在七天以下的理財品更像儲蓄,其明顯帶有營銷性質。“現在銀行發售短線理財品的確有些無序競爭了。”而為了在短期內實現攬儲目標,不少銀行不惜將理財産品的收益率提高的8%-9%,難道銀行真的要賠本賺吆喝麼?

  短期高收益“看上去很美”“年中考”一過大變臉

  銀行理財産品宣傳銷售時所謂的“高收益”,實際上指的是“年化收益”,僅是把當前收益率(日收益率、周收益率、月收益率)換算成年收益率來計算的,是一種理論收益率,並不是真正的已取得的收益率。

  “半年考”過後,銀行開始放鬆對理財産品的宣傳力度,實際收益也是大打折扣。據普益財富數據顯示,1月期以內的平均預期年化收益率由6月底的5%下降至上周的4.04%,較6月最後一週下降96個基點;1-3月期的平均預期年化收益率為4.67%,環比下跌了35個基點;而3月以上各期限産品的跌幅則相對不明顯。

  除了預期收益不斷下降,不少投資者還遭遇了到期銀行理財産品賠本的噩運。據新京報報道,原本投資期限為1年的理財産品,經過展期累計投資期限為726天,但通過這726天的“理財”,投資者並沒有得到分毫的收益,反而是大虧了44.8%。高預期收益理財産品半年卻虧損了一半,由於在理財産品的合同條款中,也沒有對投資者資産進行保護的“止損條款”,所以才會造成理財産品無底線的虧損下去。而大部分高收益産品並非保本保收益,導致實際收益率以3-5%居多,並沒有銷售時所説的高收益,所以銀行只是在銷售時吆喝吆喝,卻不會賠本。

  理財産品或“消停”原是未來收益被透支

  較以往不同,銀行的理財産品一般緊隨央行加息的步調,在加息後提高理財産品預期收益率,但7月加息後,理財産品卻表現平平,預期收益基本沒變。

  中國證券報引述某銀行理財經理的話稱,二季度一過,理財産品收益率迅速下滑,即使加息,對理財産品收益率也沒有任何提振。“一方面,6月底的高收益率已經透支了理財産品的未來;另一方面,銀行打著理財産品的幌子,行高息攬儲之實,銀監會已有所察覺,現在銀行都在對理財産品進行自查,此時再銷售高收益産品無疑是和監管機構叫板。”

  而工商銀行理財經理宋禎也表示,六月末,理財産品進入到了市場的平淡期,銀行不需要再拉存款衝時點,而之前動輒8%-9%的理財産品收益率已經將未來産品的收益率提前透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