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在豬價拉動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創出三年來新高的同時,一些新的通脹因素也開始浮現,“新”“舊”兩股力量交織,將對已處於高位的通脹水平帶來何種影響?
在豬肉價格上漲帶動CPI創出三年來新高6.4%的同時,市場上又傳來食用油、奶粉、運動服、月餅等一些消費品醞釀漲價的消息,“豬”之外的新漲價因素似乎正在蓄勢。
這其中,頗具戲劇性的是食用油。傳言漲價的某品牌食用油在全國多地出現價格上調,持續不久後便再度下調。記者走訪了北京一些超市和糧油批發市場,發現該品牌食用油價格曾經有所上調,而涉及其他品牌的食用油的明顯漲價現象並未出現。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用於食用油生産的花生等主要原料價格一漲再漲、汽油價格多次上調造成運費不斷上漲以及人工等其他費用上漲等,均令食用油生産成本不斷增加。業內人士稱,一旦有關部門的“限價令”不再延期,食用油價格補漲的可能性較大。
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閻偉分析指出,到目前為止,今年的高物價是在菜價漲幅低於歷史平均水平的情況下取得的,而這一狀況在三季度很可能會出現轉變;從歷史數據看,通常三季度環比和同比價格都比二季度要有所上升,就目前的走勢看,糧價、肉價等食品價格在三季度將繼續上漲。
種種跡象顯示,在通脹壓力居高不下的大背景下,控通脹仍將是未來一段時間宏觀調控以及貨幣政策首要任務。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認為,未來貨幣政策仍將維持偏緊態勢。他預計,未來幾個月視通脹和增長走勢還有加息和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的可能,但較上半年將顯著放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