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新浪財經訊 7月15日晚間消息,達芬奇傢具造假事件的內幕一再被揭開。多名營銷專家在與新浪財經的交流中指出,達芬奇事件體現了消費者對於暴利和被欺詐的反感,同時消費者應反省這種不成熟不理性的消費心理,另外,政府需加大披露和監管力度。
專家認為達芬奇品牌覆滅可能性極大
為何達芬奇事件如此引人關注?營銷專家李志起告訴新浪財經,達芬奇自我的定位是高價位的奢侈品,雖然消費者受眾面小,但是在傢具行業是回避不了的標桿性企業,在老百姓的心中印象比較深,因此一齣問題便受到極大關注。
李志起認為,達芬奇被披上洋外衣的目的是牟取暴利,“達芬奇的中國製造並不是硬傷,包括Swatch手錶等不少高端電器産品均屬中國製造,”他説,達芬奇主要問題在於不承認中國製造,品牌屬於偽品牌,自稱的文化淵源都是假大空,産品質量不合格才是罪過。
中央電視臺品牌顧問、品牌戰略專家李光鬥向新浪財經表示,達芬奇的欺詐行為就像個笑話,達芬奇是否能夠重新站起來取決於消費者的容忍度,由於達芬奇的受眾群體即富裕人群更敏感,也更要面子,因此除非刮骨療毒,改換門庭,不然該品牌覆滅可能性極大。
李志起指出,零售企業並不反對發展自由品牌,但是一定要對自有品牌和真正的高端品牌做出清晰的區隔和説明,包括産地、工藝水平、綠色環保技術等。“企業不應該矇騙消費者,産品質量差導致的結果就是品牌必將覆滅。”
崇尚洋品牌消費心理需審慎
當前,國內廠商抓住消費者崇尚洋品牌的觀念,偽造貼牌這種行為頗為盛行,尤其在家居,服裝鞋帽等領域。
李志起指出,達芬奇本身的定位是家居賣場,部分代理品牌確實是國外進口,但是達芬奇為了謀取更大的利益,參雜真假品牌,魚目混珠,偽品牌被真品牌拉高價格,而消費者根本分辨不出來。
家電行業研究專家羅清啟表示,貼牌加工意味著具有製造能力,但是缺乏品牌,意味著某些市場對中國品牌的封閉態度,意味著貿易的封堵和壁壘,“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這種現象會越來越少,但是消費者的這種不理性甚至畸形心理需要進行重新審慎看待。”
工商質檢等部門披露監管缺失
一旦某個知名品牌涉及産品質量問題,政府部門必在問責範圍。網友“賞你一板兒磚”在微博上質問,為什麼事件被披露之後才被工商等部門嚴辦?“總是馬後炮,真是很沒公信力。”
李志起也指出,達芬奇事件中,首當其衝應該被責備的便是工商部門、質檢部門等。“達芬奇虛假宣傳品牌文化,産品質量不合格,工商和質檢部門哪去了?”
他認為,産品質量標準其實在不斷變化和演進,監管部門應具備必要的監管手段,加強及時行和承擔性,防止總出現這樣“事後監管,亡羊補牢”的案例。
羅清啟也戲稱,現在監管這個詞都成口頭語言了,監管必須要落實才行。“基層監管單位需要加大披露,一些例行檢查可以集中做年度披露,加大披露頻次,對企業是一種震撼,也增加了企業的違法成本。”(徐雯 發自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