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一方面是待遇問題,另一方面也考慮到這邊的發揮空間更大一些。”某券商宏觀策略分析師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今年初她追隨其領導一起跳槽到一家小型券商。在此之前,她供職于某大型券商研究所。對於捨棄大券商、知名研究所的“光環”,她未有一絲遺憾。
另一方面,某小券商卻一直在頭疼如何加強研發能力。該券商副總裁此前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通過自己培養人才不切實際,近期我們準備招兵買馬,籌劃挖來一個明星團隊,這樣可以迅速提高研究所的整體水平。尤其是首席經濟學家和首席策略師,必須是業內知名度較高的。”
研究所人事地震
“一般來説,券商投行業務部門的人員流動性較大,一般都在每年20%以上,而且有些不僅帶走一個團隊,還帶著項目走,很讓人頭疼。但從今年這個趨勢看,研究部門流動性要趕超投行部門了。”另一家總部在北京的券商負責人感嘆。
今年以來,關於券商研究所人事變動傳聞接連不斷。國泰君安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轉投海通證券幾個月來被傳的沸沸颺颺,至今仍未有定論;見長宏觀策略分析的安信證券研究所近日也遭遇人事地震。據媒體報道,安信證券研究所的9位首席分析師已經離職4位,整個研究所50余人研究團隊,離職約有20至30人。相關資料顯示,安信證券交通運輸行業首席分析師鄧紅梅一年前離職;首席基金分析師付強半年前加盟嘉實基金;TMT行業首席分析師羅舜芝也已離職;建築與工程行業首席分析師石磊跳槽到光大證券;今年5月,醫療保健行業首席行業分析師洪露也離開安信證券加盟一傢俬募基金擔任合夥人。
“金融危機後,各家券商普遍加快擴張速度,尤其是中小券商,來勢兇猛,挖角現象十分普遍。不僅如此,各家基金、第三方理財機構、私募也大量加入到挖角券商的陣營中。”一位券商研究所人士表示。
統計顯示,今年以來,券商研究所人事更迭速度明顯加快。申銀萬國研究所前首席策略分析師袁宜5月轉投富國基金,擔任首席經濟學家就曾引起業內強烈反應。此外,今年券商研究部門的人事變動還包括中信證券原首席策略師于軍調任資産管理部門擔任總經理;中信證券原通信行業首席分析師張兵加盟浙商基金,擔任研究總監;安信證券前首席基金分析師付強轉投嘉實基金等。從離職分析師的去向可以看出,除中小券商外,基金、私募等賣方機構已成為研究所人才的主要流向。
賣方轉買方成主流
“現在收入比之前在研究所時高了一些,但有限,不過輕鬆很多。”一位轉投基金的券商研究員告訴記者。
“年度策略報告,半年度、季度、月度策略報告、行業週報、公司調研報告、對突發事件的點評報告一個不能少,工作量很大,而且研究所要求,一般要在早晨8點左右就將報告發給客戶,這意味著如果有突發事件,過去還要熬夜寫報告”,他表示。
另外,他透露,研究所對研究員的工作的考核非常嚴格,包括內部、外部評價。尤其是外部評價尤為重要,通過“客戶派點”,即研究所給基金等機構客戶發評價表,對研究員各項工作質量進行打分,之後將卷子回收進行評定。一般來説,貢獻分倉佣金多的基金打分份量最重,而機構客戶的打分決定研究員的獎金多少。
“這種評價標準其實是很殘酷的。很多人只看到明星分析師百萬年薪,但這些人只是金字塔的頂尖,從整個行業層面來看,大部分研究員的收入實際上並不那麼可觀。”他表示。
“現在做買方分析師,職業規劃也很清晰:先做研究員撰寫分析報告供基金經理做投資參考,如果報告寫得出彩,得到基金經理的認同,下一步就是轉做投資。”
一位從某上市券商轉投小券商的行業分析師告訴記者,感覺賣方研究原來越難做。“今年券商研究所的負面新聞不少,尤其是前段時間研報門事件,行業分析師們都是人心惶惶,生怕一不小心被媒體揪出來,原先我們會對外公開發佈的報告,現在直接發給機構客戶,不對外公開了。”(吳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