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今年以來,我國長江中下游發生旱澇急轉災害,造成多方面嚴重影響。事實上,類似的江河流域災害近年來已屢見不鮮。
太原師範學院院長、汾河流域科學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王尚義等專家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認為,包括長江大旱在內的江河水問題的出現,直接“禍首”是異常天氣,但與整個江河流域水資源開發利用不合理、管理無序等因素息息相關。專家建議,在解決江河水問題過程中,應樹立全流域觀念,加強流域綜合研究,並在頂層政策設計上,加強流域生態安全評價工作,加快制定出臺“流域法”,建立一體化的流域管理機制。
流域災害都是異常天氣惹的禍?
近年來,我國長江、淮河等大江大河流域內洪水、乾旱等自然災害頻發,特別是今年上半年,長江中下游發生旱澇急轉災害,給一些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命財産安全帶來嚴重影響。研究流域問題近30年、創建併發展了歷史流域學理論的太原師範學院汾河流域科學發展研究中心的王尚義、郭文炯、牛俊傑等教授認為,流域作為人、地、水相互作用的複合系統,具有整體性、歷史性、因果性等特點。某一江河旱澇等水問題的出現,往往以異常天氣為誘因,但都反映出整個流域的深層次問題。
以此次長江中下游大旱為例,表面看氣候變化是主因,但“人類活動”這個驅動因子與疊加效應也不容忽視,主要表現為上遊地區“跑馬圈水”。研究人員表示,長江上遊幹流段已建成葛洲壩和三峽工程,在西部水電大開發背景下,金沙江、烏江、嘉陵江、岷江等幹流也分別規劃建設了總數超過50座的梯級水電站。除此之外,江西、湖北、湖南等省境內的許多主要河流及其支流均建有水電站,對上游來水進行人為控制。
郭文炯等專家説,由各類企業集團瓜分開發範圍、由省到鄉各級政府分別管理和控制稅收的利益分配格局,幾乎覆蓋了長江全部流域範圍和河流支系。為滿足企業利益最大化,都以發電功能為首要選擇,從而導致水資源分配失衡。正當中下游地區乾旱季節大量用水時,這些電站卻大量攔蓄水發電。電站管理權歸屬、利益不同,調度困難,制約了抗旱工作。一些地方小水電站快速發展,也成為抗旱“攔路虎”。與此同時,河流修建大壩在相當程度上改變了自然水文情勢的時空變化,對河流生態系統與水環境造成的各種影響,目前也亟待充分重視和研究。
專家們表示,在我國華北、黃淮等地區頻發的旱災過程中,也普遍存在忽視河流水資源綜合利用導致水資源短缺的問題。此外,由於缺乏全流域治理觀念,長江等大江大河流域範圍內還出現中小河流治理滯後導致的洪災威脅問題、工業佈局不合理導致的流域性水污染問題以及流域生態問題,特別是上游水土流失問題仍然突出。
江河流域治理面臨四大問題
專家表示,從理論到現實層面看,我國江河流域治理工作目前還面臨四大問題。
首先是流域開發治理缺乏統一規劃,流域健康評價體系和生態補償機制尚未建立。王尚義説,流域內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間相互轉化,上下游、干支流之間的開發利用相互影響,防洪、灌溉、供水、發電、生態等功能之間相互聯絡。但當前我國大江大河水土資源的開發與治理,仍然是單純以一個行政區域、一條支流、單項工程為主,這一開發治理模式的弊端日益凸顯。
牛俊傑説,與此同時,流域生態安全評價工作尚未納入流域管理實際,導致無法對流域生態安全進行預警並由此採取超前應對措施;流域區域之間和上下游之間的生態補償機制尚未建立,導致各方矛盾頻發。
其次是流域立法工作滯後於流域開發治理實踐。郭文炯説,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先後制定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等多部關於水的大法。但這些涉水法律法規主要是針對全國水資源狀況做出的一般性規定,具有很強的行業特點,不能有效統籌協調不同地區和行業開發利用河流水資源的關係,不能有效解決流域開發中的一些特殊問題,導致出現某些部門主張自身利益而影響河流合理開發的現象。
第三是江河流域全方位、一體化的管理機制尚未形成。王尚義説,我國目前針對黃河、海河等流域水問題設立了黃委會、海委會等流域管理機構,但這些管理機構過於側重水資源分配、防汛等水務管理,忽視了水土保持、經濟開發等其他重要方面,無法對流域進行全方位、一體化的監管。
最後是流域研究工作滯後。王尚義等研究人員通過檢索各方資料發現,儘管多年來學界關於流域學的研究有頗多創新之處,但大多研究只是將流域作為普通的空間地域範圍來研究,較少考慮其系統性、封閉與開放性等綜合特徵,而且大多研究成果各自為政,沒有真正統領到“流域”這一區域內。只有通過深入研究流域形成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及其形成機理和演化規律,才有可能採取有效措施協調、控制其發展過程,為流域健康發展提供可操作的決策思路。
樹立全流域觀加強頂層設計
王尚義教授由此建議説,從國家層面看,應借鑒其他國家的一些先進經驗,樹立全流域觀念,突出頂層政策設計,全方位解決我國江河水問題。
要加快制定和出臺“流域法”,強化依法治水。專家稱,應從流域系統的整體性出發,進行流域立法。除了全國性的《流域法》,還應針對重要河流的單一流域開展具體立法工作。如儘快制定長江流域專門法律來科學利用長江水資源,協調處理流域上下游、左右岸以及防洪、水電、航運、灌溉、取水、生態等方面的矛盾。
建立流域一體化的管理機制,強化流域合作治水、協調治水。王尚義説,應調整流域分塊、分條管理的現狀,建立一個統一的流域水資源利用與生態環境管理和協調機構。具體機構設置可成立流域水資源利用與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在其綜合協調下,建立部門、區域聯動的管理、建設及執法機制,切實形成統一領導、部門聯動、公眾廣泛參與、共同解決流域水問題的工作格局。
郭文炯説,縱觀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水資源管理立法與實踐,大都將流域綜合管理作為其核心內容之一,其中田納西河流域的治理模式和經驗值得我們借鑒。20世紀初,田納西河流域由於長期缺乏治理,森林破壞、水土流失嚴重,經常暴雨成災,洪水為患,是美國最貧窮落後的地區之一。為此,美國于1933年成立了田納西河流域管理局,賦予其防洪、航運、發電、供水、水環境保護、生態保護和休閒娛樂綜合性管理職能。經過多年實踐,田納西河流域的開發管理取得了明顯成效,流域面貌得以根本改變。
要加強流域健康評價工作,建立流域水生態預警系統,同時建立完善流域生態補償制度。牛俊傑教授説,為從根源上解決流域水問題,應將流域生態安全評價工作納入流域管理實際,開展國內主要流域的生態安全評價,及時診斷流域健康問題,儘早建立預警系統。
專家認為,隨著近年來地方經濟迅速發展和生態保護意識提高,區域之間和流域上、下游之間在資源、生態、環境方面的衝突不斷增加,各方面開始關注生態補償問題。但目前還沒有國家層面的制度來保障流域補償政策的施行,應當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上予以研究解決。
要加強流域水問題的 綜 合 研究,為科學治水提供依據。王尚義説,亟須從流域整體觀和歷史觀角度,加強對流域的綜合研究,發展流域科學。目前,需重點開展流域自然環境變遷、人文環境變遷、歷史流域工程、歷史流域管理四個側面的基礎研究工作,以及流域水資源合理利用與保護、流域水患及防洪標準、歷史流域生態安全評價、流域産業佈局與開發模式、流域主體功能區劃和科學的區域管理政策等應用方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