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大商所總經理劉興強:經濟發展總體有利期市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08日 08: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證券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在7月6日于大連舉行的“中國及全球衍生品市場發展論壇”上,大商所總經理劉興強在致辭時表示,18年來大商所穩步健康快速發展的經驗有多方面,基本的是注重加強市場監管、注重服務實體經濟、注重承擔社會責任。

  劉興強表示,大商所成立18年來,從一個中國東北的區域性交易所變成在國內有較大影響的交易所之一,得到國內外投資者的高度關注,經驗是多方面的。

  加強市場監管方面,“穩步發展”,既是中國政府對期貨市場的指導思想,也是內地交易所的行為準則。實現穩步發展,離不開穩健的監管體系和可靠的制度安排。大商所在中國證監會的指導下,目前已經建立了一套比較完備的規則體系,這些規則、規章較多的借鑒了國際成熟市場的經驗,也有從中國的實際出發作出的階段性制度安排。

  服務實體經濟方面,中國作為大宗商品生産、消費和貿易大國,為發展商品期貨提供了廣闊空間。近幾年中國上市了一些國外沒有或很少交易的期貨品種,如焦炭、鋼材、LLDPE、PVC、PTA等,都取得了成功,説明強大的實體經濟是期貨市場的有力支撐。反過來,這也要求交易所要把發揮市場功能、服務實體經濟作為根本目標。

  承擔社會責任方面,自衍生品産生以來,有關其功能作用的爭議就一直存在,國內期貨市場走過彎路,也曾被誤解。通過對歷史經驗教訓的反思,大商所深刻體會到,作為市場組織者,新興市場的交易所應當樹立起推動行業發展和為産業經濟服務的意識,承擔起自身的社會責任。近年來,大商所先後開展了“千村萬戶”和“千廠萬企”服務工程,舉辦産業大會,創辦期貨學院,舉辦十大期貨研發團隊評選等活動,普及期貨知識、推動行業發展,並通過這些活動,盡可能幫助企業提高風險管理能力,培養期貨人才,提升政府、新聞媒體和社會公眾對期貨市場的正面認識,形成了有利於期貨市場發展的氛圍。

  他同時坦陳,作為一個新興市場的交易所,市場總體成交規模、持倉規模雖然比較大,但相對於品種的現貨規模、相對於企業的避險需求和機構的投資需求,與國際上成熟的期貨市場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大商所還存在品種數量較少、投資者結構欠合理、規則體系需要進一步完善、技術創新能力需要進一步提高等問題。特別是要實現大商所近幾年確立的建設世界一流交易所的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劉興強分析説,去年底以來,根據國家管理通脹預期和穩定物價總水平的需要,交易所採取了一些適當降低市場流動性的措施,防止市場過熱,以更好地優化市場結構,服務實體經濟;今年4月15日,大商所成功推出焦炭期貨,這是全球第一個焦炭期貨合約。

  他認為,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的總體形勢是有利於期貨市場發展的,今年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推進期貨和金融衍生品市場發展”,説明國家對期貨市場有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這樣一個謹慎的、然而又是積極的政策取向,有利於衍生品市場長遠發展。(韓 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