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DHL退場背後的快遞圖景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07日 04:1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祝乃娟

  近日,國際知名企業DHL因為旗下三家中國快遞公司虧損近億,已將三家公司全部股權轉給深圳市友和道通實業有限公司,隨之退出國內快遞業務。

  據DHL相關負責人透露,2010年合資企業被納入新《郵政法》規定的“外資企業”範圍,使得中外運敦豪及其子公司不能經營信件業務,因此DHL旗下的全宜快遞損失了35%的業務。新《郵政法》規定,外商不得投資經營信件的國內快遞業務,但信件等文件遞送的業務量在國內快遞中偏偏佔據很大比例,而且也被認為是利潤最高的業務。

  坦率地説,政策原因僅是其中之一,對於很多外資來説,中國業務佔其業務總份額並不大,民營快遞佔有國內快遞市場80%以上份額。這或許也導致了國際快遞對中國國內業務經營的不夠重視。比如TNT,在國外的服務與在國內的服務水平大有不同。再比如也有業內人士指出FedEx對中國業務也存在投資不足的問題。

  2005年,中國按照入世承諾允許外商獨立經營國內快遞業務後,中國郵政快遞的大量業務被國際知名企業分流。近年來,隨著快遞門檻極低缺乏法律規制以及電子商務的發展,民營快遞企業迅速成長,快遞業由國營、民營、外資三足鼎立。這三方均有自己的特徵,國營的郵政快遞EMS,近年來因為外資和民營企業的分流而增長緩慢,並且由於其政企不分、經營理念缺失等原因,令其不僅在國際業務增長不快,國內業務也面臨很大挑戰。比如 EMS在信件方面的首重價格為20元,而民營快遞一般6-15元不等。在快遞最為重要的速度方面,EMS也不是目前最快的。

  目前,中國快遞行業法規與監管缺失是備受詬病的。民營企業中,除了幾家大公司的快遞服務有所保證以外,小企業常存在風險,而且快遞物品一般不保價,損失賠償依然是行業難點。因此,民營企業以低價格獲得競爭力,郵遞貴重物品或是急件則會選擇一些有信譽保障但價格貴的企業遞送。除了人力成本、網絡成本等,這也是國營和外資價格稍貴的原因之一。這也就慢慢形成了快遞行業的低端與高端之分。

  在快遞行業,作為國營企業,郵政快遞應該加快政企分離步伐,並對市場進行合理的細分,進一步改善自己的服務。而作為民營企業,應該反思的是,在一哄而上的快遞業發展中,怎樣才能做大做強,而不是短視地“走佬”或者疏于管理、過把癮就死。

  如何做大做強,除了服務理念以外,經營模式也很關鍵。DHL的國內市場業務退出就是一個例子。現實顯示,或許直營總體來説要優於加盟。DHL進入中國市場的時候是通過收購三家中資公司開展業務的。而日前正雄心勃勃準備申請進入中國國內業務的UPS則明確稱自己不會模倣DHL,而是要堅持直營。直營的另一個典範是民營的順豐,直營模式令其有效地保證了快件安全、速度以及客戶的網絡可追蹤。

  而另一些民企,雖然規模也不小,但是加盟的方式依然令其業務存在著種種漏洞,國家郵政局今年5月曾因“丟件”等問題對韻達、圓通、申通三家民營快遞公司點名批評。並且一些企業在地方上違規擴張時有發生,今年被取締的一些公司就涉及中通、天天快遞、申通、韻達等。未來,對於能夠做大做強的企業,他們會更加強健地生長,而對於那些不能做大的小企業,如果國家不能強力監管或者建立退出機制的話,那麼普通民眾就要為此埋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