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中石油不必急於求成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01日 23:0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觀察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余似禾

  526

  2011-07-04

  余似禾

  中石油和俄羅斯天然氣公司(俄氣)沒有給中俄元首任何面子。

  由於雙方在俄羅斯天然氣出口中國定價問題上不能達成一致,國家主席胡錦濤6月訪俄時未能簽署期待已久的中俄天然氣供應合同,訪問沒有取得中國媒體通常所説的“圓滿成功”。許多人真是氣不打一處來。

  中石油在中俄天然氣談判問題上已經沒有多少籌碼。首先,中石油將價格底線從每千立方米225美元提高到250美元的讓步遭到俄氣拒絕。其次,俄氣沒有回應中石油為其貸款建設該管道的善意,並借俄羅斯法律限制為由,拒絕中石油參與俄羅斯上遊天然氣開發的願望。日本核事故使天然氣在歐洲更受青睞,也增加了俄氣在和中石油談判時的底氣。至此,中俄天然氣談判走進了死衚同。

  能源安全,對中國來説是供應安全,對俄羅斯則是需求安全。為了使國內資源貨幣化,保障能源開發對國家經濟的貢獻,俄羅斯必須得到需求國的購買承諾。

  雖然中國是世界為數不多的天然氣需求成長國家,但俄氣必須明白,在現行的體制下,中國的需求是有條件的需求。可以説,一旦天然氣價格超過中國的購買力,或者大幅度高於政府規定的價格,中國的天然氣需求將大大縮水。

  作為天然氣開發商和管道營運商,中石油不可能高價鎖定俄羅斯的氣源,然後低價賣給國內的消費者。該公司稱,由於價格倒挂,去年公司進口土庫曼斯坦天然氣43億立方米,虧損5.69億美元。

  中石油和俄氣談判氣價時,無需過分強調由於政府控制,導致國內氣價低,高氣價會引起通脹從而影響經濟的穩定發展這類問題。用俄羅斯國家杜馬副主席、天然氣協會主席瓦列裏亞澤夫的話説:“我們憑什麼拿自己的資源來維持中國國內的社會穩定?”

  中石油250美元每千立方米報價的理由之一是,這個價格與中國進口液化天然氣的價格相當。這一理由似乎不能説服俄氣。問題是,俄氣的要價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國際行情?如果回答是肯定的,中國就應當考慮使用清潔能源理應付出的成本。

  否則,中國的能源政策制定者必須考慮另一個問題:憑目前的民眾消費水平,中國是否已經到了全民使用天然氣的時代?如果沒有,那就如一位中國高級能源官員所説的:天然氣在中國是香水,只能在有限的部位噴灑。

  中俄天然氣談判始於2004年,根據現有協議,雙方要建兩條管道,分別從新疆和黑龍江入境,總年供應量為680億立方米。俄氣在7年的談判中一直堅持300美元每千立方米。據業內人士透露,此價還低於目前俄羅斯出口到歐洲的每千立方米325美元的合同價。

  面對日益上升的進口天然氣價格,中國城市燃氣協會秘書長尺國敬呼籲上調國內氣價,否則進口國外天然氣貿易將很難進行下去。

  中石油不必急於求成。公司可以把目光轉向增加從其他國家的天然氣供應。至少中石油目前已經敲定了每年1200億立方米管道氣的海外供應。其中,600億立方米立方米來自土庫曼斯坦,250億立方米來自烏茲別克斯坦,100億立方米來自哈薩克斯坦以及250億立方米來自緬甸,形成了“氣不打一處來”的局面。為了迎接這樣供應的規模,中石油決定建設西氣東輸三線。

  此外,三大石油公司目前已經確認了海外每年進口8000萬噸液化天然氣的長期供應合同。國內的天然氣産量也在不斷上升,到2015年可以達到年1500億立方米。

  因此,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市場所高級工程師徐博判斷,中國天然氣總量可能將出現過剩。他説,中國2030年天然氣供應能力將達到6000億立方米,而需求屆時最高達到4500多億立方米。

  從目前雙方的供需基本面看,中國從俄羅斯進口天然氣的戰略意義大於實際意義。雙方都是為了出口或進口的多元化,增加能源安全。既然如此,中石油應當耐著性子,不必為了迎合某個政治節點,草率地簽訂供應合同。中國民眾並沒有到沒有俄羅斯天然氣就做不成飯的地步。

  (作者為資深能源市場分析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