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俞燕
“席位”之爭:保險投資專用席位醞釀取消
在震蕩的5月行情中,保險資金股權投資比例已由年初的11%銳減至7.81%。與此同時,證監會正在醞釀取消保險公司投資席位的消息,也為保險公司的投資帶來一絲陰影。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一位知情人士處獲悉,早在兩個月前,證監會向保監會資金運用部發函,提出證券業希望改變保險機構自己擁有交易席位或交易通道的現狀,推行以證券公司為主的交易結算模式。
股權投資佔比下降
昨天,本報記者從有關渠道獲悉,截至5月底,保險資金運用餘額為49681.93億元,其中銀行存款為15508.29億元,佔比31.22%;債券投資23629.70億元,佔比47.56%;基金投資2801.50億元,佔比5.64%;股權(含股票)投資3882.51億元,佔比7.81%(其中,長期股權投資1796.59億元,佔比3.62%),投資性房地産投資202.44億元,佔比0.41%。
與3月份相比,變化較大的是銀行存款,佔比減少1.18個百分點,而今年前3個月,該比例呈環比增長之勢,從4月開始則出現下降趨勢。債券投資比例則增加0.86個百分點,股權投資比例比3月份減少0.39個百分點,但與今年1月的情況相比,佔比則銳減3.58個百分點。
截至5月底,保險業資産總額達53644億元,同比增長22.05%,環比增長0.5%。4月份時,保險業資産總額出現今年以來首次單月下降,環比減少705億元,減幅為1.03%。
“席位”之爭
昨天,一則關於“保險機構可能被取消專用交易席位,改為券商三方存管模式”的消息,在業內掀起波瀾。
本報記者從一位知情人士處獲悉,本週一,保監會資金運用監管部召集部分保險資産管理公司人士,召開專門會議討論此事。而早在兩個月前,證監會向保監會資金運用部發函,提出證券業希望改變保險機構自己擁有交易席位或交易通道的現狀,推行以證券公司為主的交易結算模式。
2005年,保監會開閘保險資金直接投資股市,坐擁萬億資金的保險機構投資者的加入,極大地提振了當時低迷已久的資本市場,同時也為保險資金提高投資收益率帶來良機。
當時,經國務院批准,保監會與證監會聯合下發《關於保險機構投資者股票投資交易有關問題的通知》,允許保險機構投資者通過獨立席位進行股票交易,保險資産管理公司可向證券交易所申請辦理專用席位,保險機構投資者也可向證券經營機構租用專用席位。
為何證監會此次擬取消保險機構的專用席位?上述知情人士透露,此次會議傳達的證監會函件顯示,當年允許保險機構擁有專用席位,是基於大力發展資本市場、吸引機構投資者的臨時性制度安排,並無保險機構擁有專用席位的國際慣例,也與《證券法》有所衝突。
證監會函件稱,保險機構專用席位的“歷史使命”已結束,需要改變當前現狀,希望保險機構到證券公司按照特別機構性質開戶,採用三方存管模式,通過專用通道方式進行交易。並於2012年底前,完成席位的並轉。
對保險公司來説,擁有專用席位比租用券商席位,交易成本要低得多。如果通過證券公司開戶交易,需按交易量支付佣金,佣金費用將遠超席位費用。據業內粗略測算,通過自有交易席位,保險業大約節省35億元的交易成本。一家中型保險資産管理公司負責人表示,如以該公司投資規模來估算,如租用券商席位,將比使用專用席位多出4000萬元成本。
除了交易成本大增,保險機構反對取消專用席位,還擔心資産安全性風險。此外,一旦採用券商模式,保險機構倉位變化等信息將可能隨時被監測。
一位保險行分析師認為,如果新規出臺,大型保險資産管理公司可能很難接受,中小保險公司以及新成立的保險資産管理公司應該比較歡迎,畢竟可以解決投資通道的問題。
利益博弈
不過,這場“席位”之爭,最終可能面臨雙方利益博弈。該分析師認為,今年以來證券市場成交量上不來,券商急需尋找新的業務來源。“如果真的這麼做,也要給保險公司一些利益,比如證券渠道代銷保險等。”
此前,保監會發佈《保險公司委託金融機構代理保險業務監管規定(徵求意見稿)》,規定凡經金融監管部門批准,依法設立的非保險類金融機構都有資格申請代理保險業務,為券商等非保險類金融機構代理保險業務打開了政策口子。
不過,該分析師認為,券商代理保險的意義並不大,“券商的物理網點太少,而且它們的目標客戶都是投資者,對保險的需求不會太大。”
據了解,與會保險資産管理公司人士都紛紛表示反對,相關討論已有兩個多月,仍未有最終結果。“證監會要求到2012年底前完成席位轉換,但在此之前怎麼辦,是否最終執行,現在沒有定論。”上述知情人士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