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老齡化的危與機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22日 20:3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産經新聞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文/劉芳

  2010年8月,網絡上出現了兩個農民工演唱《春天裏》的視頻,他們質樸真摯的演唱打動了無數中國人,歌曲中所吟唱的“如果有一天,我老無所依,請將我留在,在那春天裏。”則唱出了當前中國社會極為令人堪憂的一個問題——老。

  老,是每個人不可回避的自然生理狀態,也是當前很多國家和地區都會面臨的社會現實。二戰結束後,美國曾有過四五十年的快速發展,並實現了社會繁榮,其中的原因很多,不容否認的原因之一是美國戰後的“嬰兒潮”,在1965年之後為美國社會提供了一批“生産年齡人口”。這些勞動力有積極的工作能力、購買能力和創新能力,美國的經濟活力因此而被激發。隨著這批勞動力的退休,美國的經濟發展動力開始衰弱,經濟增長速度也隨之降低。

  這種人口與經濟發展的關係同樣體現在了日本、韓國、新加坡、台灣和香港等國家與地區的發展進程中。特別是日本,其發展最快的年份是1960年到1990年,在這30年裏,日本基本處於人口紅利時期,而後日本經濟發展陷入低迷,並一直持續到了現在,人口老化是不容忽視的原因。

  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報告顯示,中國目前的人口結構中,60歲及以上人口占人口總數的13.26%,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占8.87%。通常,一個國家如果60歲以上人口占到總人口數的12%以上,就可以判斷其已進入“老齡化社會”, 65歲以上的人口比例超過總人口的14%就被稱為“老齡社會”。從老齡化社會進入老齡社會,法國經過了115年,英國、德國則分別是47年和40年,日本則只經過了24年,速度之快非常驚人。中國的老齡化始於2001年,而根據聯合國的人口統計數據,中國將在2024年至2026年前後進入老齡社會,其速度與日本大體相同。

  從人口構成看,中國的人口紅利期始於1965年至1970年,但當時中國的生産效率低下,1965年至1978年的年均經濟增長率只有3.9%,談不上勞動力充分就業。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勞動力市場得到發展,人口紅利得以被把握,但人口紅利卻將在2015年轉為結束,而中國的人均國內生産總值尚不足1000美元,遠低於發達國家進入老齡社會時,人均國內生産總值一般都在5000至1萬美元之間。換言之,中國所走的將是世界前所未有的“在低收入階段進入老齡化”的道路,屬於“未富先老”。

  (詳情請見2011年6月《新産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