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李而亮:北京停車新政怎一個“亂”字了得?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22日 20:3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産經新聞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文/本報特約評論員 李而亮

  如今在北京公共場所停車,用“提心吊膽”來形容最貼切不過了。泊在有公開標記的車場,每小時價格令人咂舌;臨時停靠一下路邊,得時刻提防著被貼條,比較保險就是車上留個人;不少過去可放心停車的地方,現在會冷不防竄出個身穿馬甲、頭戴鴨舌帽的收費員,讓你辯不出真假……

  北京市自4月1日實施“非居住區停車價格上漲”“停車專項治理百日行動”等新政策。3個月過去,最明顯效果是堵車狀況得到明顯緩解,車輛亂停亂放的情況有了很大改觀,長期以來被視為無藥可治的“首堵”頑疾,收到了立竿見影的巨大成效。但是,有車一族都知道,這種“巨變”是以人為限制車輛出行為代價的。如果上班一天的收入就被停車費佔去一大半的話,即便傻子也不會再動車了。

  面對陡然猛漲的停車費和防不勝防的貼條罰款,從常理上大家認為停車企業和交通管理部門是停車新政的最直接受益者。近期新華社有關“北京市停車管理改革調查”的報道卻揭開了另一面的苦衷。據一家停車企業負責人透露:“現在基本沒有停車管理企業不虧損的,由於停車費漲價,車流量明顯減少,企業很難承受,紛紛與主管部門砍價,希望能降70%—50%。”車位空置還不是損失最重的,而收費員、交通協管員時常被毆打更讓他們叫苦不迭。停車新政實行的頭一個月,一家停車公司收費管理員被打事件就發生70多起,交通協管員貼條時挨打更是層出不窮。這些問題不僅增加了社會不穩定因素,還導致了許多難以界定的工傷勞資糾紛。

  受影響的不光是停車企業和車主,許多商場超市也抱怨停車費上漲對顧客流量的影響。北京商務委的負責人介紹,三環以內中檔商場停車位空置率約1/4,居民更多轉向社區消費。業內人士估計,停車新政對北京中心商業的影響將在二季度末顯現出來。

  不能不承認,北京市治堵這副藥的確下得猛。但是,任何藥方開出,都是為了治本而不是光治標,取得“百日治理”的勝利。北京市停車亂象的根本在於“僧多粥少”。市交通委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十一五”末,全市共有機動車停車位217萬個,而機動車保有量為489.5萬輛。這就意味著,有超過270萬輛車不可能“依法停放”。北京市停車新政不是加快車位建設步伐,而是下在車位漲價和罰款的狠勁上。據北京市交管局統計,自4月1日對重點地區進行專項整頓以來,半月內對違法停放車輛開出罰單7.6萬張,平均每天達5429起,同比上升163%。按照每張罰單需繳納200元計算,短短15天罰款總額達到1520萬元。可車輛不像其他物品,可以存放進家裏,即使不開出去也得有地方停放才行。於是,小區內,便道上,衚同裏,機動車幾乎“見縫插針”。實在找不到地方的,只能與交管員“硬碰硬”了。這樣的治理,越治越亂乃勢所必然。

  所謂停車新政,是北京市停車管理改革的代名詞。這十多年來,政府要出臺什麼新政策,總是高舉著改革的旗幟。與改革開放初期不同,公眾如今對改革顯然已經失去了信任感。經驗告訴大家,每出臺一次新的改革,幾乎都意味著要漲價、收費,意味著權利的又一次被剝奪。企業改革、醫療改革、教育改革、住房改革等等,形形色色的改革大都朝著一個方向——向公眾“開刀”,讓權力獲利。如果這樣的招數也可稱“新政”的話,天下還需要政府幹什麼?

  北京市“停車專項治理百日行動”已經接近尾聲,到時一定宣示出赫赫戰績。百姓們關心的是,自己“蝸居”多日的汽車什麼時候能放心開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