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末日博士:政策末路可能引發雙底衰退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22日 16:4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浪財經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導讀: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NYU Stern School of Management)經濟學教授、末日博士魯比尼在Project Syndicate上發表的評論文章認為,全球目前經歷的放緩是頑固的,因為深陷歐元危機的國家無力償還債務、而美國放緩的因素是慢性的;與此同時,由於通脹水平上升、債務負擔過重,各國無法通過刺激政策使經濟提速。如果政策制定者真的變得無計可施,諸多發達經濟體經濟失速和直接出現雙底衰退的幾率將大幅提高。

  以下是該評論摘譯:

  儘管一些列可能性低、影響深遠的事件在2011年打擊了全球經濟,金融市場卻保持著樂觀情緒,直至大約一個月前。今年年初食品、原油、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引發了高通脹。中東爆發的大規模動亂進一步推高油價。而後是日本可怕的地震,嚴重損壞了日本經濟和全球供應鏈。希臘、愛爾蘭、葡萄牙隨後失去了通往信貸市場的渠道,需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歐盟的援助。

  但這還不是故事的全部。雖然希臘曾在一年前接受援助,A計劃明顯已經失敗。希臘需要另一次官方援助,這一選擇加深了歐洲政策制定者之間的分歧。

  前不久,有關美國不可持續的赤字的擔憂同樣引起醜陋的政治混戰,這幾乎導致了美國政府關門。一個相似的有關美國債務上限的鬥爭正在醞釀之中。如果不能就這一問題達成協定,美國公共債務將會迎來“技術性違約”的風險。

  直至最近,這些事件對市場的影響似乎都打了折扣;日本和中東動蕩引起的慌亂造成了市場短暫的修正,但隨後便持續上揚。自4月底以來,一個更加持續的全球股市修正已經開始,驅動因素是市場擔心美國和全球其他地區的經濟增長可能大幅放緩。

  美國、英國、歐元區外圍國家、日本、甚至新興經濟體發出的信號都是——全球經濟(特別是發達經濟體)可能在放緩,如果不是滑入雙底衰退的話。全球避險情緒已經增強,進一步拖延希臘問題不是人們所嚮往的,混亂的解決方案正在變得更加可能。

  樂觀主義者辯稱全球經濟僅僅是碰到了一個“軟性障礙”。企業和消費者對今年衝擊的反應是“臨時性地”減緩消費、資本支出和就業機會創造。只要這些衝擊不發生惡化(其中的一些的確弱化了),信心和增長便會在今年下半年恢復,股市也將再次反彈。

  但是一些充足的理由讓我們相信:我們正在經歷的是一個更加頑固的放緩。首先,歐元區外圍國家在一些情況下實際上擁有的是無力償還債務的問題,而非流動性問題——大規模上漲的公共赤字和私人債務;需要被清理的受損的金融體系;競爭力的巨大退步;經濟增長的缺失;上升的失業率。否認希臘、愛爾蘭、葡萄牙的債務需要公共和(或)私人債務需要重組已經不再可能。

  其次,導致美國經濟放緩的因素是慢性的,這包括緩慢但持續的私人和公共部門的去杠桿化;上漲的油價、無力的就業機會創造、房地産市場的又一次下跌、各州和地區嚴峻的財政問題、聯邦政府不可持續的赤字和債務負擔。

  再次,過去幾個季度,英國經濟增長平平,財政緊縮政策推出時,上升的通脹正使英國央行無法採取寬鬆的貨幣政策。事實上,通脹甚至可能迫使英國央行在今秋加息。由於地震的影響,日本已經滑落至衰退。

  所有這些經濟體都已經患上貧血症,增長過慢,因為尚未結束的去杠桿化過程要求公共和私人支出的放緩以提高儲蓄率、減少負債。除了發達經濟體今年面對的一系列黑天鵝事件,貨幣和財政刺激方案對這些國家中的多數已經不再適用。

  如果現在所發生的轉變成比“軟性障礙”更嚴重的問題,市場將進一步修正、抑制增長,因為股市下跌的負財富效應(negative wealth effects)會減少私人部門支出。在2007-2010年,每一次負面影響和市場放緩都會有更多的政策去應對;但此次放緩發生時,政策制定者卻缺乏“彈藥”,因此他們可能無法採取刺激措施重啟經濟。

  缺乏政策彈藥這一事實在多數採取某種緊縮政策的經濟體內都有體現;緊縮政策是為了避免未來的財政災難。公共債務水平已經很高,許多國家已經承受著巨大壓力。所以政府通過更多援助問題資産來支持銀行的能力嚴重受限。另一輪所謂的量化寬鬆政策可能不會發生,因為多數發達經濟體的通脹正在上漲,雖然速度緩慢。

  如果最新的全球放緩數據反映了更深遠的東西,而市場和經濟體持續減速,政策制定者很可能發現自己兩手空空、無計可施。如果出現那樣的情況,那麼諸多發達經濟體經濟失速和直接出現雙底衰退的幾率將大幅提高。(多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