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存款變保險 銀保低櫃誤導抬頭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21日 13:5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解放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江慶生

  銀保業務負增長的態勢下,銀保銷售誤導並未因此杜絕。以往,銀行代理銷售保險往往在高櫃,即理財櫃面進行,這使得大部分消費者能辨別清楚究竟是存款還是保險。但現在,普通的低櫃窗口也會推薦保險,迷惑性更強。

  張女士日前去銀行辦理存款,將幾張到期的存單取出並準備合併起來存一年定期。銀行櫃面人員隨口問張女士: “你的這筆錢存進去會有急用嗎?”張女士表示並不急用。櫃面人員推薦道:“我們現在有款理財産品,像你這樣每年存2萬元,只要連續存3年, 6年到期後的收益可以達到6%。”張女士聽了頗為心動: “銀行理財産品一般不是最低5萬元起售的嗎?你們這個産品怎麼沒有門檻呢?”對方表示,由於這是新上市産品,而且必須要連續存3年,每年存1萬元也是可以的。

  張女士於是取出1萬元轉辦櫃面人員推薦的産品,拿到正式文本一看,原來是幸福人壽的貴福寶兩全保險 (分紅型),其産品單頁的宣傳賣點即為 “三投六畢”—— 只需3年繳費, 6年即可領取滿期保險金。

  存款變保單令張女士傻了眼,而櫃面銷售人員宣稱的6%的收益實為最高收益,而非保底收益。

  根據産品海報上的資料顯示,該産品年繳保費1萬元,基本保險金額為10620元。 3年一共繳納保險費3萬元, 6年滿期時,客戶可以獲得滿期金31860元+累積紅利。只有當累積紅利採取保監會規定的演示上限6%時,方能達到櫃面銷售人員所稱的6%的收益。

  上海銀保市場取消駐點銷售後,保險銷售人員不能直接參與産品銷售,其出發點是希望在一定程度上杜絕保險銷售誤導的情況。不過,類試張女士這樣的情況並不在少數。記者實際走訪該網點發現,低櫃銷售人員會直接或間接推銷保險産品,導致銀行櫃面處理每單業務的時間加長,該網點的排隊人數一直較多,消費者抱怨聲不息。

  上海消保委的統計數據顯示,銷售誤導已經佔到保險違規投訴的八成以上。在銀行保險渠道,受銀保銷售誤導者以60歲以上的老年人居多,把保險産品當成理財産品和儲蓄推銷給消費者的佔誤導比重較大。

  根據消費者投訴佔比分析,銀保存在6類誤導:不講保障講理財;過分宣傳高收益;把保險説成是儲蓄;隱瞞費用扣除;把長期險説成是短期險;把期繳産品説成是躉繳産品。

  本刊在此提醒廣大消費者,去銀行切忌盲目相信低櫃人員推薦的理財産品,不管購買什麼産品,都不能聽一面之詞,要看清合同,充分了解産品的設計結構和風險。

  另外,要充分利用保險猶豫期。猶豫期也叫冷靜期,是指投保人、被保險人簽收保險單後10日內,萬一後悔,或對産品不滿意,可以要求退保。一旦超過了猶豫期想退保,就要按退保條款進行了,消費者將承擔較大的經濟損失。最後,應該重視電話回訪。為確保客戶正確了解自身權益和承擔的風險,保險公司會對在銀郵網點購買保險的消費者在猶豫期內實施電話回訪,並做好相應記錄。如有不明白的事情,消費者可向保險公司服務人員進行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