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國家統計局于上週二公佈,5月CPI漲幅達5.5%,創下34個月以來新高。央行于同日下午宣佈提高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準備金率也調升至21.5%的高位。
面對通脹,央行繼續選擇上調存款準備金率而非加息,令市場費解。從去年至今,央行已“提準”12次,而加息僅4次。
熟悉西方貨幣理論的人都知道:通脹應該主要依靠利率來進行市場化調節,而非存準率這樣的數量工具。況且,當前準備金率已處於歷史高位,央行繼續上調帶來的邊際政策效應在逐步減弱,通脹則仍高居不下。
週四央行公佈的外匯佔款數據似乎給市場一個充足的解釋,數據顯示:5月中國金融機構新增外匯佔款達3764.14億元人民幣,環比上升21%。上調一次存準回收基礎貨幣大約3800億元,剛好對衝了新增的外匯佔款。有分析認為,6月份熱錢流入的大勢短期內難改,同時公開市場到期的資金量約有6010億元,預計存準仍有上調的可能性。
不過,部分專家仍認為,面對當前的負利率,央行應該加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張承惠指出,中國今年應再加息2-3次以控制通脹。張承惠認為,目前更應該加息,而並非上調存款準備金率。雖然加息會為經濟帶來熱錢流入等風險,但比上調準備金率更能有效打擊通脹。
國家統計局原總經濟師姚景源也表示,現在社會上資金比較緊張。特別是中小企業融資難、貸款難。與此同時,CPI到了5.5%,但現在一年期存款利率是3.25%,還是負利率,這種負利率的狀態不利於整個宏觀經濟的健康運行。短時間的負利率是可以的,但是不能長時間的負利率,長時間的負利率回過頭來之後還會進一步的推高物價,又會成為通貨膨脹物價上漲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説,不能夠排除動用加息和利率這個政策手段。
事實上,央行一再收緊資金供給,面對始終偏緊的資金環境,江浙地區已經有大批中小企業支持不住涌現倒閉潮,次次央行再調準備金無疑令借貸雪上加霜。通脹偏高,難免令市場擔憂中央為壓抑通脹,頻頻收緊的貨幣政策藥效會否過猛,導致經濟下半年硬著陸。
有專家分析,通脹加劇,加息緩步,這與中國金融體系的負債結構有著莫大關係。金融危機過後,歷經大規模信貸擴張和經濟刺激計劃,鐵道部等國有部門、各類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大型國企成為負債主體,而私營企業和個人的負債比率明顯下降。低利率實際上是在向這些準國有部門輸送利益。
他指出,本輪通脹正將財富從個人和家庭轉移至企業和國有部門,這是一個逆向再分配過程,從整體上中國再次倒向“國富民窮”。
分析認為,中國人自古熱衷存錢,老百姓成為主要的資金供給者;銀行吸收存款,發放貸款,是資金仲介機構;金融危機後國有部門成為主要借款者。
在這其中,借款者和仲介機構都是國有背景,他們都擁有強大的遊説能力和政策主導能力。反觀資金供給者雖人數眾多,但集合起來的聲音卻最弱。借款者希望低成本融資,仲介機構不願放棄既得利益,他們只能將成本轉嫁給存款者,即便通脹上行,也會儘量要求壓低名義利率。
著名財經評論家葉檀指出,央行害怕加息,主要是為地方投融資平臺與大型央企減負。根據央行報告,截至2010年年末,全國共有地方政府融資平臺1萬餘家。其中,縣級(含縣級市)平臺約佔70%。平臺貸款不到14.376萬億元。調查結果表明,國有商業銀行和政策性銀行成為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的供給主力,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具有期限長的特點,5年期以上的貸款比重超過50%。按照最粗略的估算,貸款利率上升25個基點,地方投融資平臺利率成本上升3000億元左右。一旦加息,這些部門將成為利率上升最大的受害者。
匯豐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尖銳指出,“如果真的加息,我們準備好了嗎?”在他看來,現在加息將對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和部分地區的房地産業産生極大打擊。“現在加息,無異於將泡沫直接刺破。”
中國通脹目前仍如狂奔的野馬。生豬價格和豬肉價格已創2008年以來的歷史最高點。5月份生豬同比價格上漲了40.4%,對CPI的貢獻將近20%。
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兼經濟預測部主任范劍平日前表示,目前來看,豬肉價格的上升和蔬菜價格重新調頭向上。一系列因素使得食品價格居高不下,尤其是非食品價格漲幅在加快,表明通脹開始從食品價格向非食品價格擴散,6月我國CPI再次創新高的可能性很大。
市場預測,6月份CPI同比增幅將達到6.1%-6.4%,最可能值為6.3%。如果事實證實上述預測,當前負利率將會進一步加大,央行不可能不有所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