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何妨放下保障房的數量框框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17日 22: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觀察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呂尚春

  523

  2011-06-13

  呂尚春

  過去5個月,保障房僅完成30%。新華網剛披露上半年保障房不及格,主管部門隨即回復:到現在完成30%比往年已經是芝麻開花節節高了!

  為什麼開工率不高呢?各路調查者得出的結果幾乎一致:缺錢。這倒是事實。沒有銀行貸款額度,銀監會主席聲稱:“保障房建設資金不能全部壓在銀行身上”;地方融資平臺也幾近枯竭。央行6月初的報告顯示,地方融資平臺總額已至14萬億。紅燈不僅亮起,而且燒得火熱!來自於政府層面的資金支持,不要指望了。

  但是今年已經安排了完成1000萬套保障房,並與各地“政績”挂鉤,因此保障房不幹還不行,與其相應的“找錢”思維魚貫而來,並且指向清晰——讓社會資金參與。好像社會資金是一個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百寶箱,只要我願意,招之即來!房地産公司、保險資金到基金公司果然紛紛表態可以出手。

  顧名思義,“保障房”是政府提供的公共産品,因此它的分配環節不是賣掉,而是由投資方建造之後,由政府回收,再分配給需要“保障”的人群。因此,政府回收是否及時?分配週期有多長?這都與社會投資所承擔的資金週轉風險、利息成本等息息相關。由於沒有明確的法規來規範保障房如何分配,各種半産權房已成為掌握著“公權力”單位的狩獵對象。

  等級圈內的較量致使保障房“回購”速度放慢,有的保障房甚至會因此僵在那裏。去年6月,深圳保障房項目“僑香村”建好一年,但7000套住宅卻空置無人,原因現在仍不得而知。

  但是,可以明確的是,社會資金是天生的神經脆弱者,當他們真正介入保障房時,投資者比糊裏糊塗的保障房分配體制不知精明多少倍!因此,無論是太平洋保險“計劃”募集40億元資金開建保障房,還是基金機構正在躍躍欲試,具體到做的環節時,目前還都是紙上談兵。

  去年8月份相關部門稱,保障房幾無開工,至10月份各省吹響衝鋒號,至年底“圓滿”完成保障房任務;今年的信號彈較去年提早了兩個月發射,要求在11月底前全部開工。

  也就是説,今年1000萬套保障房,無論如何是與各級政府的政績綁定了。河北石家莊一位官員稱:“這個數字並不是根據石家莊的保障房實際建設需要制定出來的,而是上頭提了全國總共要建1000萬套,把指標分解到河北省,河北省又把指標分解給我們。”於是乎,棚戶區改造、單位集資房、限價商品房,一併被貼上了“保障房”的標簽。

  1998年7月,國務院下發《關於進一步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設的通知》(23號文),當時即有人呼籲在住房商品化的同時,建立住房保障制度。但直至2006年,住房保障才被重新提起。然而,至今還沒有一部真正的法規,規範保障房的進入、退出。無轍而行,焉能無誤!我們應放下1000萬套房的框框,哪怕今年只完成50萬套,但卻是真正意義上的對“適足居住權”的履行,那又何嘗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