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棉價坐上過山車 棉企高處不勝寒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17日 22: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産經新聞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本報記者 張蕭然綜合報道

  市場真是風雲變幻,前一段時間還是眾多買家瘋狂買入的“寶貝棉花”,轉眼就變成了燙手山芋,人們唯恐避之不及。

  步大蒜的後塵,近期棉花也上演了一齣瘋狂的“過山車”:從今年3月瘋狂上漲時最高報價每噸3.1萬元,跌至目前的現貨價每噸2.4萬元,短短數月,棉花市場價格暴跌兩成多。

  飛流直下的棉價讓不少在紡織行業摸爬滾打多年的人士直呼看不懂,更是叫苦不堪。

  “去年賺的錢,今年都要吐出來了。”山東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棉紡加工廠的企業主大倒苦水。去年現棉價格天天上漲,他膽子大庫存足,賺了不少,但今年棉花價格卻是天天下跌,庫存大就意味著虧損多。

  “從棉農、商販、棉紡企業到服裝終端企業,加工環節中的棉紡企業遭遇的損失最大的。”上述企業主還表示,下單的客戶是買漲不買跌的,棉花漲得厲害,訂單下得就多,棉花跌得厲害,客戶下單就減少。有些客戶對棉價下跌預期強烈,寧願違約也不下單。

  伴隨著棉價的暴跌,棉紗也量價齊跌,這對本已處境艱難的棉紡織企業來説可謂雪上加霜。

  據江蘇靖江裕綸分管原料的副總經理張建紅介紹,按照目前棉價每噸25000元計算,棉紗價格要賣到每噸39500元才能賺錢,“可現在棉紗價格即便是低於每噸37000元都很難賣出去,價格倒挂達2000多元。”

  與大型棉紡織企業相比,抗風險能力較弱的中小棉紡織企業的處境更加艱難。面對暴跌的棉價和不斷高企的棉紗庫存,有些小型棉紡織企業已經選擇了停産減虧。

  據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副主任戴公興分析,棉價如此大幅波動,除了供需關係的因素,全球資本流動性過剩、國內外熱錢的炒作、大宗農産品低價時代的終結以及有的國家對棉花等産品的出口所採取限制政策是更深層次的原因。

  但是,當漲幅超越了供求關係、價格嚴重背離價值、産業鏈各利益環節失衡時,棉價大起大落也在所難免。戴公興強調。

  正略鈞策管理諮詢合夥人李培恩認為,棉價上漲和下跌的短期因素主要來自資本市場,“去年暴漲主要是遊資炒作,而近期美元走強,大宗商品下跌,國際遊資出貨,又是價格‘跳水’的主要原因。”

  此外,影響棉價變動的長期因素還是供求關係,“由於種植面積的擴張,中國棉花供給較去年上漲8.2%,而需求僅小幅增長2%,這也拉低了棉花價格。” 李培恩説。

  而北大方正物産集團棉花業務部經理董淑志表示,處於下游的紡織企業一旦看到棉花價格下跌,出於“買漲不買跌”的從眾心理,就會減少對於上遊企業的訂單,從而導致棉價繼續下跌,如此便會産生一個“跌價循環”。

  在這種情況下,企業要想擺脫資金鏈緊張的束縛,中商流通生産力促進中心研究員劉成建議,就應儘快建立完整産業鏈。棉紡織企業應主動走到棉花産區,建立棉花收購基地,既可保護棉農種植收益,也可以保障自身生産需要,形成棉花種植-棉花加工-棉紡-織布-印染-服裝于一體的完整産業鏈。

  另外,企業去庫存以求自保也不失為應對時艱的良策。根據一家業內權威機構大中型紡企經營調研報告,今年5月份紡織企業的棉花庫存和棉紗庫存只比上月略降,在企業利潤縮水甚至出現虧損的情況下,龐大庫存使企業不堪重負,而去庫存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資金緊張的壓力。

  廣東新塘致誠織布廠經理楊斌也強調,要加強與下游品牌客戶的合作,與品牌客戶建立穩固的戰略聯盟。“當棉紗價格高的時候,下游客戶幫忙消化一部分成本,相反棉紗價格走低的時候,面料企業也讓出一部分利潤,這就是長期戰略聯盟共進退、共扛市場風險的表現,並將成為紡織企業最大的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