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京滬高鐵將通衝擊民航業 業內預測分流兩三成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13日 07:4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陳姍姍 孟斯碩

  業內預測分流兩三成

  6月11日,一場突如其來的冰雹席捲京城。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首都機場了解到,受暴雨和冰雹天氣影響,截至當日下午3時,首都機場39架航班延誤一小時以上。當天,雷雨天氣致使全國多個機場的航班受到了不同程度延誤。

  天氣因素對航空運輸的影響無法避免。更多的乘客將目光投向了鐵路運輸。隨著京滬高鐵的試運行,以及鐵路建設的逐步推進,此前“井水不犯河水”的鐵路和民航,開始越來越要直面彼此的競爭。

  當陸續開通的高鐵線路,迫使鄭州到西安、南京到武漢的航線陸續停飛後,對航空公司來説盈利水平最好的京滬航線,也將迎來京滬高鐵的衝擊。

  記者諮詢民航多位業內人士了解到,在不同長度的線路上,高鐵對民航的衝擊和影響都要區分看待,而航空公司也已經開始調整發展戰略以應對高鐵的衝擊,甚至尋求與高鐵更多的合作。

  影響究竟幾何?

  高鐵正在加速侵蝕航空公司的地盤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不過,南方航空(600029.SH)董事長司獻民最近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指出,高鐵給航空業的影響並沒有此前想象的那麼可怕。“高鐵對800公里以內的航空運輸影響比較大,但南航800公里以下的短途航線只佔不到3%。”

  東方航空(600115.SH)董事長劉紹勇更是曾對記者表示,高鐵對800公里以下的航線衝擊較大,特別是500~600公里航線已形成“顛覆性”衝擊,賺錢相當困難,而對於1000公里左右的航線會有兩到三成業務受到衝擊,但1500公里以上航線基本沒有影響。

  以東航在武漢到上海航線的客流量變化為例,根據東航武漢公司提供的數據,自2009年4月合武高鐵開通漢滬動車組至2010年3月,東航武漢到上海航班的總座位數減少了17.7%,旅客運輸量從123萬人次減少到90.2萬人次,減少的主要是對價格敏感的消費者,最明顯的就是旅遊團隊。

  鐵道部將於今日上午舉行京滬高速鐵路開通運營新聞發佈會,屆時將公佈京滬高鐵的開行方案,同時備受關注的票價方案也將隨後“出爐”。

  事實上,武廣高鐵在確定運營票價時,“參考航空定價”是其重要的參數。

  鐵道部此前曾表示,京滬高鐵開行後票價將上下浮動,即時刻好、最快速的列車票價可能上浮,時刻差、停站多的列車則可能打折。

  對於即將開通的京滬高鐵對航空公司客流分流的影響,東方航空總經理馬須倫對記者預計,京滬高鐵開通後,半年內可能會影響這一航線上的旅客量20%至30%,而長期來看影響不大,不同客流定位仍將會有分化。

  安信證券的分析師吳莉在其最新報告中指出,京滬航線航距更長、航班頻次更密,同時商務旅客佔比較大,再考慮高鐵時速將從350公里降到300公里,預計京滬航線分流不超過20%;而由於京滬航線上對票價較不敏感的商務旅客佔比七八成,受到衝擊主要是佔比較小的休閒旅客部分,而自費出行的休閒旅客機票相對較低,預計京滬航線上的票價同比下降也不超過20%。

  不過,對於航空公司來説,基本無法由他們決定航班延誤和取消,也成為民航相對高鐵競爭的最大劣勢,這讓航空運輸本來針對商務客最大的時間優勢的吸引力瞬間喪失。

  6月11日,多地暴雨肆虐,就令當地機場的航班受到了不同程度延誤。11日當天,北京首都、上海虹橋、廣州、深圳、天津等機場進出港航班都處於大面積延誤狀態,其中北京首都、廣州、深圳延誤情況尤為嚴重,多個航班被迫取消。

  民航主動出擊

  當然,除了要應對高鐵帶來的衝擊,航空公司也希望通過尋求更多的合作,以與高鐵形成“共贏”。

  記者從東航和國航方面獲悉,兩家公司都在與鐵路方面接觸,希望能夠與鐵路實現部分線路的互為銷售,形成空鐵聯運。比如把高鐵車次、時間和飛機航線進行搭配,旅客只需要買一張套票就可以實現飛機和火車的換乘。

  “高鐵可以串其起多沿途城市,將人流聚集到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這也有利於我們正在打造的航線樞紐戰略。”馬須倫告訴記者,高鐵主要服務於國內或國內短途旅客運輸,樞紐機場則側重國際運輸和國內長途運輸。

  事實上,為了應對高鐵的衝擊,國有三大航空公司今年都在加大國內幹線和國際航線的拓展。比如擁有國內航線最多的南航,就在今年上半年開通了廣州到奧克蘭、廣州到阿姆斯特丹航線,廣州到溫哥華的航線也即將開通,而下半年可能還會開通到澳大利亞珀斯的航線。

  國航和東航也同樣加大了國際市場的投入力度,東航一位內部高層就告訴記者,希望將國內國際航線佔比從7:3提高到6:4,而目前國際航線佔公司總收入已達到45%~50%的國航,今年計劃引進超過30架新飛機,其中包括8~10架遠程重型飛機,這些飛機會用於國際市場的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