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陸晉源
曾立志成為“華東第一原料藥基地”的台州椒江兩岸的醫藥化工園區,幾十年來因廢水、廢氣污染而一直飽受市民詬病。自2003年當地的“七彩河”污染事件爆發之後至今,台州政府部門以及企業都在試圖努力攻破“治污”這道難題。不過,目前園區內仍然河水黑臭、暗管偷排、廢氣彌散,究竟問題出在哪?
高額環保VS低額罰金
2004年底,台州市政府完成園區內企業 “並管入網”的廢水集中處理措施,同時堵塞了大部分企業直排入海的污水管。但是,高額的環保運營費用和較低的違法成本,使得暗管偷排屢禁不止。
台州市水處理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方湖曉介紹,公司目前日均處理10萬噸工業與生活污水,若按照工業污水佔比50%計算,那麼外沙岩頭化工園區28家醫化企業日排放污水約5萬噸,平均每家企業日均排放量約為1800噸。按照1.75元/噸的工業企業污水處理價格計算,企業平均交付第三方污水處理成本就有110萬元/年,這還不包括企業自身對水做預處理的費用。
如果再加上廢氣處理費用,企業治污費用高者達千萬,低者也不會少於百萬。接近海正藥業的人士稱,該公司環保費用年均投入為4000萬~5000萬元,佔到總成本的6%。“我們公司每年環保投入也有3000萬~4000萬元。”浙江海翔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海翔藥業”)總裁助理陳正華告訴記者。
而台州市2010年環境公報的數據顯示,2010年全市共處罰污染企業718家,罰款金額2916萬元,平均每家罰金僅4萬元。粗略計算,違法處罰成本最高也不到環保運營成本的5%。這就不難解釋為何當地環保局每次突擊檢查往往都能逮住一些“頂風作案”的企業。
今年以來,居高不下的台州主城區惡臭率使得環保局首次發佈廢氣紅色預警,並宣佈對園區28家企業實施158項整治項目。5月23日台州市環保局局長章維建表示,在出臺椒江外沙岩頭、黃岩江口、臨海川南、仙居等醫化工區的關停退出或轉産轉型方案之前,將一律暫停其醫化項目審批。
轉移能根治污染?
“外沙化工園區的目標是企業建成管理、研發、營銷、培訓四個中心和一個製劑基地。”當地一家大型企業管理人員告訴記者。
台州市市委書記陳鐵雄曾表示,要形成倒逼機制加快園區企業轉型升級,這一機制的基本思路就是將重污染生産部門向其他地方轉移。台州市委2011年38號文件稱,政府將引導醫化企業産品結構從中間體與原料藥為主向原料藥與成品藥並重轉變。
記者注意到,早在2003年的整治中,類似 “項目停批、基地升級、污染轉移”的思路也被使用過。
伴隨着新中心與基地的建立,當地醫化企業的重污染生産車間都將向外轉移。據悉,浙江海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柔紅黴素原料藥生産車間在6月30日前完成向岩頭工業區轉移。海翔藥業也正在將原料藥車間向台州市杜橋工業園區轉移。
“總部的産量從去年開始已下降,現年産值約2個億,而最高峰時有七八個億。總部這邊轉做製劑了。”海翔藥業EHS管理部經理葉傑説。
一些企業也在嘗試産業升級,年銷售額約2億元的浙江新東海藥業有限公司近年來已逐步放棄生産利潤薄、污染大的醫藥中間體,集中資源做原料藥。公司行政部經理鄭先生告訴記者,根據園區規劃,接下來要發展與原料藥配套的抗抑鬱類製劑藥物,並逐步將原料藥車間向其他地方轉移。
“這裡原料藥的企業比較多,惡臭污染比較嚴重。據了解,這裡會留下大企業,其他小企業都要搬遷,不搬遷的産品結構要做調整。別的工業區要求肯定比這裡低一些,發展難免還是要犧牲一些環境,中國現狀就是這樣。”園區一家中型醫化企業管理人員向記者坦承。
陳正華則表示,椒江北岸的川南化工區好比十年前的外沙化工區,由於遠離城區,環保成本相對較低,對污染的把控自然也不如外沙化工區。
“並不是都往川南化工園區搬遷,那邊也是有門檻的,必須符合入園條件的才能搬過去。”台州市環保局潘主任告訴記者,“外沙化工區離主城區近,所以要求是不一樣的。”而截至目前,環保局尚未出臺“門檻”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