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台州制藥污染整改八年仍未根治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13日 07:3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陸晉源

  今年一季度主城區惡臭率達12.5%

  外沙岩頭化工園區(下稱“園區”)位於台州市椒江南岸,這裡最多時曾聚集近百家醫藥化工企業,後因污染嚴重整治關停後剩下現在的28家企業。

  4月8日,台州椒江外沙岩頭化工區首次啟動廢氣紅色預警,台州市環保局對園區28家醫化企業實行158項整治措施。為進一步解決醫化企業的污染難題,當地環保局制定了“項目轉移升級”政策,要求園區內企業加快轉移重污染車間,並升級為高端製劑等低污染項目。

  2003年,當地的“七彩河”污染事件曾驚動了國家六部委聯合調查。然而,《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近日在實地查訪中發現,被責令整改八年之後,台州暗管偷排廢水現象仍然存在,而廢氣處理則因技術難題進展緩慢。

  暗管偷排監管乏力

  園區是浙江著名的原料藥基地之一,早在2003年,從此處排放的化工廢水在江邊形成色斑將江水染成“七彩河”,造成椒江江岸及東海海岸重度污染,而國務院點名批評令其整改。當年,當地環保局對園區企業實施大規模“並管入網”工程,將絕大部分企業的排污水管接到台州市水處理發展有限公司(下稱“水處理公司”)集中處理。

  6月8日,記者走上椒江江岸,江水呈混黃色。記者從甌華醫化物流有限公司(下稱“甌華醫化”)北面一條溝渠獲取的水樣呈現淺灰色,散發出令人作嘔的惡臭,靜置後可以看到鉛黑色沉積物。

  溝渠的南面正對著一座水閘,在關閉的水閘上可以看到整個池塘的水呈鉛灰白色,至少有三個管道正向池塘注入不明成分的水流,在塘內激起污濁的黃白色泡沫。管理水閘的幸福村村民陳老伯告訴記者,這些管道排出的液體時黑時黃,而碰到連日大雨時,池塘就會開閘放水,屆時污染物會直接流入椒江。

  “這裡的廢水很臭,我們也不知道從哪來的,這些地下暗管多年前已存在,如今只見排污卻無法查找到污染源頭。”緊靠水閘的甌華醫化的馬女士否認公司向池塘排放污水,她稱公司業務是醫化物流,不進行生産,故不會排放廢水、廢氣。

  在這裡生活了近60年的陳老伯告訴記者,儘管多數企業已經將污水並管入網,但不少小企業仍有許多暗道排污。“排放污水是不定時的,生産時就有排放,上頭來檢查時就不生産。”記者看到,陳老伯耕種的農田田埂邊就有一個突出的管道口,田埂兩側都附著厚厚一層的黑色物質。

  沿外沙路轉到濱海路上的岩頭工業區,可以看到一條綿延近3公里的黑河。河面上飄蕩著深綠色藻類和其他垃圾。與這條河緊挨著的是岩頭工業區的數家醫化企業。在河邊可以清晰地看到多家企業渾黃或烏黑的排污口。

  事實上,暗管偷排可以算是一個公開的“秘密”。 “可能是部分企業在管理上還存在問題。”台州泉豐醫藥化工有限公司的鄭經理如是認為。

  按照環保局規劃,企業對廢水進行預處理,之後全部轉由水處理公司凈化。水處理公司總經理方湖曉認為,目前水體黑臭的原因複雜,除了企業的偷排外,還存在一些客觀原因。方湖曉告訴記者,園區由灘塗圍墾而成,地基則由石頭堆積而成,企業沖洗車間的排水都很容易滲透到地下河網中,並進而造成河流污染。

  廢氣處理存技術難題

  “這幾天空氣質量不錯,但主要是前兩天下雨的緣故,不知道什麼時候又會聞到臭味,難聞得不行。”家住楓南新村的秦阿姨在此地住了近20年,曾飽受園區臭氣的折磨。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台州主城區惡臭率達到12.5%,離環保局制定的“主城區化工惡臭發生率控制在4%以內”目標還有相當距離。4月8日,在惡臭籠罩中的市民向環保局投訴,後者對園區首次採取廢氣紅色預警。

  沿椒江江岸行走,可以發現園區內不少企業廢氣收集管道並不健全,每走幾十步路幾乎就能聞到一種不同的化工臭味,而不少企業廠房破敗、設備陳舊,廢氣泄漏在所難免。記者在浙江九州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廠區看到,不少車間門窗敞開,一些設備銹蝕的現象也比較嚴重。

  當地環保人員在檢查中多采用聞嗅、風向等經驗來判斷惡臭來源。園區一家大型企業高管對此表示不滿,“一旦有了臭氣,就説是我們這些大企業排放的,理由是我們排量大。”

  近兩三年,園區多家規模企業都逐步將廢氣水噴淋處理裝置升級為催化焚燒系統,如海翔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海翔藥業”)、海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泉豐醫藥化工有限公司等。海翔藥業EHS管理部經理葉傑介紹,公司在2008年5月上馬了最新的廢氣催化焚燒系統,“我們是園區內最早引入這個設備的。”

  葉傑稱,相比傳統的水噴淋加活性炭吸附,催化焚燒系統對廢氣的吸收能力更強,一般能達到95%,但運行成本也增加了不少,每年需要幾百萬。不過他同時表示,醫化企業廢氣成分十分複雜,組分不穩定,從技術上來説要完全吸收還不可能。

  “目前除臭工藝都不是很成熟,從成本較低的生物菌種吸收到成本較高的植物香水覆蓋,都沒法把成分複雜的廢氣全部吸收乾淨。”方湖曉説。

  記者了解到,治污成本從小企業的幾十萬到大企業的幾千萬不等,差距懸殊。而按絕對量計算,企業具體的排放量及其對環境的危害程度則並無明確的衡量體系。目前環保局僅以惡臭率為主要的衡量標準。

  “惡臭的發生與自然條件也有關係,最近進入雨季,氣壓偏低,導致排出的氣體積壓在低空,難以擴散,也不儘然是排放的結果。”海翔藥業辦公室主任陳正華表示。

  為了加強監管,當地環保局經常採取夜間突擊等“飛行監測”手段,調查企業是否存在私自排污、環保設施停用等情況,但成效有限。有市民稱,檢查經常會走漏風聲,企業則普遍採用停工手段應付。

  據悉,為達到徹底消滅惡臭的目標,環保局已停止對園區新項目的批准,並對企業實行限期改造升級計劃。“按照規劃,2012年外沙區塊完成合成、發酵項目的全部退出,2020年岩頭區塊的合成、發酵項目全部退出。”台州市環保局宣教中心潘主任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