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世紀大旱席捲北半球 旱情創造歷史紀錄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11日 12: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大洋網-廣州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德國、法國、英國、美國、中國 2011年上半年,一場罕見的大旱席捲北半球多個國家和地區,人們的生活和工農業生産都受到嚴重影響。大旱過去後,部分國家又發生洪澇災害。

  這場罕見的氣候災難成因何在?人類應該如何應對類似的極端氣候災難?

  旱情創造歷史紀錄

  據新華社電 本月8日,世界氣象組織在日內瓦發表公報説,從今年1月至5月,歐洲大部分地區遭遇持續乾旱。特別是2月至5月這4個月的總降水量,相當於1951年至2000年半個世紀同期平均值的40%至80%,西歐和中歐部分地區甚至不到40%。

  許多國家的旱情創造了歷史紀錄:在瑞士,2011年是1864年以來最乾旱的10個年份之一;在法國,今年1月至4月是1975年以來最乾旱的月份;在德國,今年春季是一個世紀以來最乾旱的春季,大部分河流的水位降至世紀最低點;在英國西南部,今年3月是1953年以來最乾旱的3月。

  乾旱帶來的損失是慘重的。在歐洲中部和西部,因為降水減少加上平均氣溫升高、土壤蒸發增加,造成嚴重的季節性水資源失衡。

  世界氣象組織稱,中、西歐的農作物生長狀況遠差于平常年份;萊茵河水位降低已影響了航運;荷蘭、德國、英國等國,森林火災的危險達到最高;法國26個省宣佈限制用水。

  美國旱情同樣嚴重。今年春季以來,美國中部和西部、南部有9個州的大部分地區遭遇20年至50年一遇的“極端乾旱”,得克薩斯州和路易斯安那州小部分區域遭遇了50年至100年一遇、最嚴重級別的“異常乾旱”。這次持續時間很長的旱情不僅使農業減産,也加劇了森林火災的風險。

  東北亞旱情嚴重

  在東北亞,乾旱也並非個別現象。在中國,長江中下游部分地區遭遇了百年一遇的大面積乾旱。

  在朝鮮半島,朝中社説,今年以來朝鮮全境持續乾旱,降水量是1977年以來最少的,對農業生産帶來負面影響。

  氣候異常是大旱主因

  什麼因素導致了北半球如此罕見的乾旱?對此專家們普遍認為,罕見旱情的背後,是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發生的“拉尼娜現象”等異常狀況。

  世界氣象組織5月23日在日內瓦發表的公報顯示,去年年底到今年春季發生的“拉尼娜現象”,引發了世界一些地區的氣候紊亂、旱澇異常。

  “拉尼娜現象”又稱“反厄爾尼諾現象”,指太平洋中部和東部海水異常變冷,導致太平洋上空的濕潤空氣壓力偏低。“厄爾尼諾現象”則表示這部分海水異常變暖。本次“拉尼娜現象”始於去年7月中旬,今年1月達到頂點,2月開始減弱,5月才進入消退階段。

  科學家認為,從太平洋中部和東部的海水溫度變化來看,這次“拉尼娜現象”強度中等,但從海平面氣壓、風力、雲量變化等大氣條件看,這是一個世紀以來最強的“拉尼娜現象”之一。

  罕見強度的“拉尼娜現象”,往往伴隨全球性氣候異常。以美國中部和西南部為例,主要表現為氣溫高於以往、降雨減少。對於東亞地區,主要表現為大陸上空存在穩定的高氣壓帶,太平洋上空的濕潤氣流不能流向大陸帶來降雨。一旦“拉尼娜現象”減弱,太平洋海水溫度上升,其上空的濕潤空氣壓力增大,又會給大陸帶來豐沛降水,甚至造成所謂“旱澇急變”。

  對於歐洲的乾旱,世界氣象組織解釋説,今年春季西歐和中歐上空也存在一個罕見的穩定高氣壓帶,阻止了北大西洋上空的濕潤氣流給歐洲大陸帶來降雨。目前,歐洲的乾旱還沒有完全緩解。

  在更廣泛的背景下,“拉尼娜現象”和“厄爾尼諾現象”頻繁相繼發生,颶風、乾旱、洪澇等災害性天氣發生頻率增加,破壞力加劇,是全球變暖的一個重要標誌。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早已確認,20世紀中期以來全球平均氣溫的升高,很可能由人類活動導致二氧化碳排放增多所致。 (據新華社)